第一百十六章 亲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几个成年皇子中,齐王邵璋已在青州选定一海浦,并监督当地官府修造楚王邵最近在南阳,监督地方官府、大族疏浚河道,修建陂池及灌溉渠网。  

赵王邵之前在京,这会刚去洛阳,巡视坊市,再度干起了他的老本行。  

燕王邵裕则在蓟城,时而去燕山苑,练兵的同时结交宇文部贵人,同时还要抽空去渔阳国,监督王国军的训练。  

韩王邵彦之前回了一趟京,与北宫氏完婚,后来再赴弘农,清点左羽林卫余丁数量。  

吴蜀巴荆四公没有差遣,于是自己折腾买卖的同时,派人打理位于竟陵、江夏、南郡的庄园。  

汉王自然在京了,一边学习文武本事,一边跑到邵勋身边,时时请教。  

就在本月,邵勋又分别册封皇十二子、十三子为夔公、宋公。  

十二子邵填,生于神龟七年(323)八月,母刘野那:  

十三子邵纪,生于神龟八年(324)十月,母羊献容;  

又册封皇八女邵黄为巴陵公主一一生于神龟七年四月,母宋祎:  

册封皇九女邵彤为建平公主一一生于神龟八年十二月,母殷琪娘。  

而在去年腊月,淑仪庾氏还生下一女;今年正月,修华荀氏诞下一女;四月,美人崔氏诞下一子。  

七月初七,皇后庾文君于甘露殿含莲亭召开游艺,在京官员女眷大多与会。  

邵勋则在与含莲亭旁边的玉芙亭内,默默看着。  

「陛下,那位着绿色箭衫者便是卢氏了。」侯三悄悄说道。  

「唔,看到了。」邵勋微微点头。  

身量挺高,仪态雍容,不过怎么看起来有点忧郁的样子?难道不想当太子妃?  

邵勋暗暗猜测着,不会皇后给太子定下的这门亲事横刀夺爱了吧?  

娘的,那又如何?老子横刀夺爱的事情做得多了,梁奴须不能怯了场。  

人群之中,邵勋的几个儿媳也在。  

她们去游艺了,孩子全扔在乳娘手里,方才一通哭闹,弄得邵勋头大。  

孙子孙女们好玩是挺好玩的,但邵勋只想玩一会,过完瘾就不想玩了。  

齐王妃和夫人都在。  

继五年前生下长女后,去年十月齐王妃又生下一子,被立为齐王世子,夫人小刘入府后也很快进入角色,今年二月生下一子。  

这对姐妹为金刀生了二子一女,让他成为诸王中子嗣最多之人。  

二儿媳祖氏不在,她去南阳了,前阵子为灌郎生下一子,目前有一子一女。  

三儿媳沈氏也不在,不是因为去外地了,而是怀孕了。  

燕王妃糜氏、韩王妃北宫氏手挽着手,说说笑笑。  

邵勋就无奈了,五郎就不说了,要到处跑,四郎常年待在蓟城,也不把老婆带去,何意?听闻他在那边纳了两个夫人,分别是宇文氏和田氏,看样子是乐不思蜀了。  

邵贞之妇吴氏跟在二人身后,时不时也搭上一句话。  

她半年前生下一子,这大概是生完孩子后首次出来游艺。  

邵勋收回目光,不看了。  

几个成婚的儿子、义子才为他贡献了七个孙辈,加起来也不如他一个人战斗力强。  

难道是他天天练武搞得欲望超强,而儿子们却不这样?  

「二兄。」身后响起一声轻呼。  

「小妹。」邵勋回身一看,原来是妹妹邵莺。  

「你怎不去游艺?」邵勋招呼妹妹坐下,问道。  

「年纪大了,与她们合不来,怕败了众人兴致。」邵莺说道。  

邵勋仔细看着妹妹面容,暗道她小时候很活泼的,便是刚来洛南住在绿柳园那阵,也和乐岚姬有不少话说。  

嫁到袁家去这么多年,慢慢变得循规蹈矩了,再不复少女时的脾性。  

「你才多大?在兄长心中,你就是从小跟在我后面大喊大叫的泥猴儿。」邵勋笑道。  

邵莺笑了起来,笑看笑看又擦了擦眼泪。  

邵勋一见,脸落了下来,问道:「可是袁能那厮让你不高兴了?」  

「没有。」邵莺说道:「只是看到二兄高兴,一时失态。」  

邵勋叹息一声,道:「这些年见得少了。以后就留在京中,时时看看爷娘,入宫与我说说话。母亲今岁身体又不好了,你就别去偃师了。」  

袁能目前是司州别驾,与司隶校尉同治偃师,而不在洛阳。  

邵莺自然也跟着在偃师安家。  

「好。」提到母亲,邵莺又抹起眼泪来。  

邵勋拿出一块丝绢,像小时候为妹妹擦眼泪一样,轻轻擦拭着。  

自小一起长大的亲人,情分自不一般。  

「阿嫂前阵子去偃师。」邵莺擦完眼泪后,又道:「她年纪也大了,时病时好。却又不敢进宫找皇后,只能去偃师找我说说话,她现在头发全白了。」  

邵勋默然。  

他上一次和嫂子说话还是过年那会。当时她正与乐岚姬、宋祎聚在一起,头发白了大半,身边跟着儿媳杜氏和长孙媳杨氏。  

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人之一,而他却过于疏忽了。  

想起寒冬腊月里,嫂子晨起割苇草编席,邵勋心里也堵得慌,突然觉得眼前的游艺索然无味。  

收拾心情之后,他问道:「去爷娘那坐坐吧。」  

「嗯。」邵莺高兴地点了点头。  

邵勋也笑了。  

兄妹二人离了玉芙亭,自去看望父母。  

七月中旬以后,诸子陆陆续续回京。  

邵勋又带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