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推翻全世界的共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严重的一个阶段。  

蒙省,乃至整个北方的水资源平衡,本就处在一个岌岌可危的水平线上。  

黄河甚至有过连续几年时间入海径流量为0的离谱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4000万亩,就算是400万亩,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坐在旁边,自从介绍完工作情况之后就一直没有发言的庄秉昌就脸色微变。  

他长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工作,非常清楚对方所说的情况全都确实存在。  

实际上,这个4000万亩的数字,常浩南此前也没有和他透露过…  

不过,前者反而露出了一个略带欣喜的表情——  

问出这样具体的问题,才说明对方已经心动。  

要是别人一直讨论一些飘在天上的话题,那反而是真的麻烦。  

因此,他当即回答道:  

“从治标的角度考虑,可以在这一地区兴建一批水利设施。”  

“正如您刚才所说,西辽河对于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东部的灌溉能够起到作用,只是苦于流量不足,因此,可以考虑借鉴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经验,从绰尔河引水至西辽河,向沿线城市和工业园区供水、结合灌溉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  

常浩南说到这里,只听到周围传来一阵笑声。  

“没什么。”  

很快有人解释道:  

“感谢常院士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美好祝愿…”  

说笑归说笑。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虽然才刚刚开始动工,但即便是在立项之前的考察阶段,也不乏300400公里的水利工程。  

相比于前面那个惊天动地的大饼,这个“引绰济辽”的提议反而显得不太出格了。  

“你刚刚说,这是治标的层面…”  

最开始提问的那位领导率先收住了有些松散的气氛:  

“那听这个意思…常院士你还有办法治本?”  

这一次,常浩南却非常干脆地摇了摇头:  

“以今天人类的技术水平,要想完全克服自然规律,还是有些过于困难了…”  

一些目光随之透露出了几分惋惜。  

如果真能从根本上改善气候,那绝对是长期国际竞争中的绝杀。  

然而,常浩南的话,还没说完:  

“所以,能治本的不是我,而是环境本身。”  

短短一句话的功夫,便让很多人体验了一遍心态上的大起大落。  

“环境本身?”
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book/258856/105369921.ht)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请关闭浏览器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该站采集不完全,请到原文地址:(https:///book/258856/105369921.ht)阅读,如您已在悠闲小说(https://),请关闭浏览器拦截插件,即可显示全部章节内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