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梁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青花瓷》爆火之后,爱乐乐团就专门增设了民乐声部。  

可以说,乐团里的民乐乐手们,都是因为张嵘,才有机会加入到爱乐乐团里来的。  

所以,对张嵘最热情的,也正是这些民乐乐手们。  

因为张嵘,他们这些民乐乐手终于有机会让自己国家的乐器出现在世界舞台之上了。  

不过除了他们以外,其他的乐手对张嵘也很尊重,因为张嵘并不算是一个纯粹的流行音乐人。  

他影子哥的身份虽然是靠写流行歌出道的,但他却做了很多电影配乐相关的工作,这是正儿八经的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我的野蛮女友》,《倩女幽魂》,《英雄本色》,这些电影的配乐都是影子哥一手包办的。  

《我的野蛮女友》里清新俏皮,甜蜜中带着淡淡哀伤的旋律就已经足以见功夫了。  

而《倩女幽魂》里鬼气森森,唯美伤感的配乐更是让整个电影配乐圈津津乐道至今。  

就连《英雄本色》里,或慷慨激昂,豪情万丈,或伤感惆怅的旋律,也为电影增色许多。  

在乐团看来,张嵘创作出的这些作品,远比他那些流行作品更有价值,也更有技术含量。  

这一次合作,他们也拿到了《无间道》的配乐曲谱。  

在他们看来,这份曲谱的质量堪称张嵘所有电影配乐作品之最。  

无论是纯女生吟唱的《再见警察》,还是潘凌云唱的那首《被遗忘的时光》,都是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真正骄傲的人,是不会嫉妒真正有实力的人的,只会欣赏。  

张嵘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乐团对他的尊重,是他用实力赢回来的。  

得知了原因后,张嵘颇为感慨。  

如此专业优秀的乐团,去到国外都没法得到尊重,这让他难以接受。  

于是乎,在配乐工作结束那天,他拿出了一份曲谱,找到了乐团相关的领导人,表示想要合作将曲子录制出来。  

乐团领导自然是同意的,但因为张嵘并没有预约后续的档期,乐团只能等到后面几份工作做完之后,再约日期合作了。  

张嵘没有异议,随即便将曲谱交给了乐团。  

然而,当看到了这份名叫《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时,乐团领导却坐不住了,当即就表示要推掉后续的工作,先全力把这首作品排练出来。  

不过张嵘却表示他还要忙着剪《无间道》的配乐,做后期,好如期将成品提交光电总局审核。  

但乐团领导却等不了了,直接通过上层领导沟通,帮张嵘打了招呼,向他保证电影提交审核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批。  

他们都是国家单位,都能说得上话。  

不仅如此,他们还表示会帮张嵘申报这首作品的金钟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他们作为国内顶尖的音乐人,自然看得出这首作品的质量有多高。  

如果《青花瓷》可以算作国风音乐风格的开山之作,那么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简直堪称国风音乐风格的巅峰之作了!  

它完美的将传统华国民乐和西方音乐融合在了一起,汲取双方所长,强强结合,构成了一首旷古绝今的曲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自然是众人皆知的,各个地方戏曲里都有相关的戏剧表现。  

但像这首作品一样,用民乐乐器和西洋乐器相结合,并且如此和谐的演绎这一题材,还是第一次。  

乐团领导甚至认为,这首作品的质量,已经足以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演出,宣传华国文化了!  

不过张嵘实在没时间再陪着乐团耗,于是乎,他便主动表示,愿意将这首曲子授权给乐团来排练演出使用,乐团可以自行邀请指挥来进行排练,对外演出。  

乐团大喜,这对他们来说可是无异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  

确定张嵘不是在开玩笑后,他们就火速和张嵘签订了授权协议。  

紧跟着,他们就请来了国内最顶尖的指挥家,开始排练这首作品。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排练这首《梁祝》就成了乐团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乐团上下每个人都情绪高涨,十分兴奋。  

这是一首能够代表华国传统文化的作品,也是第一首能够堂堂正正向老外介绍,是由华国作曲家创作的作品。  

他们终于不用再被老外质疑为什么不演奏本国曲目了。  

此刻的他们,已经兴奋难忍,恨不得马上排练完毕,出国向全世界证明,华国也有好听的音乐!  

不过,这些就是他们的事儿了。  

张嵘的精力,已经放回到了《无间道》的后期上面。  

将配乐剪到样片中之后,最终的成片就制作完成了。  

张嵘将成片送到了光电总局,进行审核,随后,他便开始和邵氏准备电影的宣传工作。  

距离春节档还有三个多月,但邵氏已经做好了宣传的准备。  

这一次,邵氏直接拿出了两个亿的宣传资金,准备用钱把宣传砸上去。  

全国所有的影院,邵氏都购买了荧幕广告。  

从十一月开始,一直到春节档,这期间所有电影院在放映电影之前,都会播放《无间道》的宣传片。  

电影院中的广告都是按秒收费的,而且价格不便宜。  

但刚刚靠《英雄本色》收了一大笔钱的邵氏财大气粗,直接将所有的荧幕都包了下来。  

光是这两个亿的宣传资金,就已经超过绝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