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淮夷乱(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援军才能勉强守住。  

一旦两国联军战败,王畿东南就会大开,这是不能允许的,只有把战火控制在王畿之外,才能避免所有的意外情况。  

所以要立刻让郑公率领大军支援宋国。  

郑公勇武,想必徐国的叛乱暂时不会影响王畿。”  

“那申国、应国呢?”  

洛成叹道:“邦周最虚弱的时候,楚国一向不服周,与邦周有仇,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算算日子,申国应该快要将楚国入侵的消息传来了。  

臣有些奇怪的是,淮夷那边怎么没有动静?  

前些时日不是已经探听到他们在准备战事,怎么息国一点消息都没有传来?  

难道是准备对吴越动兵吗?  

这不合理啊。”  

姬服对这些自然是不懂,问道:“洛公,淮夷很强吗?”  

洛成指着王畿之南的地方画道:“吴越之北,徐国向东向南,一直到息地,千里土地都是淮夷的势力范围。”  

姬服被吓了一跳,千里之地!  

他的王畿也不过是六百里而已,这个淮夷居然有千里国土。  

洛成有些凝重的说道:“淮夷人擅使弓箭,民风强悍,是上好的兵员,他们和西戎一向是邦周的心腹大患。  

王畿与淮夷之间有数十个姬姓诸侯国,但是这些年渐渐被吞并掉一些。  

随着淮夷做大,臣担心这些零碎的汉阳诸姬不能承担御敌的重担。  

所以才决定仿照晋国抵御北方、齐国抵御东方的策略,在申国和陈国之间,建立一个跨越颖水两侧的大国,专门用来扼制淮夷北上。”  

洛成一方面为姬服讲解着目前的邦周局势,一方面在教导姬服怎么处理国事。  

“王上,加急军报!”  

宦官从殿外匆匆走进,手中捧着两份竹简。  

“承天受命之王:  

臣申侯顿首。  

臣没有罪过,楚子却起兵讨伐臣。  

楚国是蛮荒之地的方国,臣是姬姓的宗亲,他擅自讨伐,这是不将周礼和您放在心中。  

这样的臣子,难道不应该惩罚他吗?  

臣请王畿出兵,使楚军知晓天威莫测。”  

天子姬服与洛成两人一人一份读起来,姬服读罢,便说道:“洛公,您预料的果然没有错。  

楚国以随国、申国对他无礼为由起兵,号称十万大军,三路齐进。  

申国已经征召全国可用之兵,要在汉水之上阻击楚国,随国也开始坚壁清野,而且向王畿传来了求援信。”  

因为洛成已经和他说过楚国定然会起兵,所以姬服现在倒不是很慌张。  

申国还是很有实力的,地形很有优势,很多次成功打退楚国的进攻,求援只不过是和王畿要些好处而已。  

对于楚国的入侵,洛成并不是很担心。  

因为他知道楚国这些举动主要是为了牵制申随等国的军力,将汉江平原上的姬姓国拖住。  

楚国贵族就是想要看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倒霉,所以不管是谁攻打中原诸侯,他都会帮帮场子。  

大概率不会真刀真枪的和邦周开战,尤其是自己在王畿主政,楚国贵族本来就对洛氏有心理阴影。  

前一段时间镐京的六月飞雪,莱夷国、淮夷、徐国可能不信,但楚国一定是将信将疑的。  

熊顿在楚国的地位,堪比素王在周人心中的地位。  

这是一个凭借一己之力,让楚国跻身大国的君主,他居然吃了那么大的亏,这谁能不怀疑?  

“报!  

王上,洛公,应国传来军情!”  

一名浑身带血的士兵冲上了殿中,洛成脸色大变匆匆将信件取来展开一看。  

“王上,淮夷入侵!  

他们并不是没有动手,而是瞬间就攻破了汉阳诸姬的防线。  

息国根本就没能传出消息,直到那些诸侯国逃亡的国人和贵族北上,这些消息才由应国、许国传来。  

这太可怕了,淮夷战船极多,他们顺着颖水而上,一旦应国、许国陷落,他们能够直接攻击到伊洛之地。  

上可以联系伊洛之戎,下可以扼守汉阳诸姬的粮道。  

甚至申国都要面对楚国和淮夷、伊洛之戎的夹击,王畿就会直接暴露在淮夷面前。  

危在旦夕。”  

素王时期曾经有奉王受命四镇诸侯,负责定期召集方面诸侯,进行军事训练,应对夷狄的进攻。  

结果随着诸夏势力的扩展,夷狄已经不再大规模和诸侯开战。  

天子对于掌握着方面大权的诸侯也不满,于是慢慢的这种大诸侯就不再设置。  

汉阳诸姬都是小国,又互相之间不共同进退,面对淮夷这种庞然大物,才有了现在这个惨淡的局面。  

一听到王畿都会有危险,姬服瞬间坐不住了,他可没忘记自己的父王就是被戎人攻破了王畿,连忙问道:“洛公,您可有什么计策吗?”  

“目前只能调王畿的兵到应国、许国,只要将这个地方守住,不让淮夷和伊洛之戎、楚国这三方勾连起来,情势就在控制之中。  

臣在镐京事变之后,担心王畿军力不足,将洛国的兵员带到了王畿之中,这些都是天下精锐,先将他们派到应国、许国之中。  

王上,必须要向整个邦周发动征兵令,所有的诸侯、附庸都要调动起来,谁不按诏令行事,等到事情结束就清算谁。”  

“洛公,寡人初登王位,不通军国大事,便将这件事情全权交给您,不过是什么诏令,都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