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苦炼内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兄弟们我又双叒叕开新书了:重启人生:我能打给十年前的自己,兄弟们帮忙收藏,给几张推荐!  

而原本咱们在这一块,技术储备是严重不足的,尤其是工业母机方面。  

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想要完成突破,那都得必须有个五年到十年的潜心打磨才有可能。  

没错,只是有可能取得突破。  

可是随着星火科技的出现,这十年的差距,一夜之间就被拉平了…  

还有就是原来咱们最薄弱的芯片产业,也因为星火科技推出了碳纳米管芯片。  

而真正的完成了弯道超车!  

可以说现在咱们科技的进步,已经在外面引起了恐慌。  

而现在咱们和外界其他国家,都在适应这种变化中。  

所以很多西方国家的反应倒也可以理解,毕竟自从工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之后。  

他们已经领先了世界数百年,而现在一个东方国家,突然在科技领域超越了他们。  

他们难免会感到非常的不适应。  

所以搞一些产业链转移,倒也是情理之中。  

而咱们这边,其实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以前,咱们一直是跟在西方国家之后苦苦追赶。  

各方面的技术,咱们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落后。  

可是现在随着咱们在各种科技领域不断的爆破突进。  

终于在那么几个领域,咱们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领先了全世界。  

这下咱们变成了别人眼中的领先者,咱们从追赶别人,到被别人追赶。  

这样的角色,咱们也非常的不适应。  

不过我们的管理者,还是非常有经验的。  

越是咱们取得了科技的突破,咱们在这个时候就越是要稳住,不能浪!  

在这个时候,上面的管理者们觉得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先练好内功。  

就好比上世纪初的米国,在190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其实就已经超越了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  

可不还是当了几十年的小弟,最后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把握住机会上位的吗?  

而现在的我们,别说成为世界第一了,甚至和世界第一的差距还远着呢!  

而且我们的全国GDP数据看着确实还不错,可我们的人均GDP数据,却是很低的。  

别说和米国有着很大的差距了,就说和南朝国。  

人家刚刚颁布了明年要实行的全国最低薪资标准,是一万软妹币左右。  

在看看我国人均GDP最高的魔都,颁布的人均最低工资水平,才两千五…  

和南朝国都差了四倍呢!  

所以我们的有识之士很清楚,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修炼内功。  

把我们国内的蛋糕做大做强,然后让老百姓切实的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  

就好比上世纪的米国,后来为啥能够成为世界大哥?  

很多人会说,因为米国抓住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左右逢源BULABULA。  

这些倒也不假,可实际上呢!  

可为啥二战之后,欧洲恢复经济实力之后,在经济规模,和科技实力都可以和米国叫板的时候,米国依旧是世界老大呢?  

如果你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你就会发现。  

米国之所以强大,除了他们的军事霸权,科技霸权,和金融霸权之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消费市场。  

没错,一个3亿人的巨大消费市场。  

甚至不夸张的说,虽然他们只有3亿人,可他们的消费能力,却抵得上半个地球…  

当年欧洲之所以联合起来,搞出一个欧盟,其实就是想和这个市场叫板的。  

只可惜,哪怕欧洲各国之间打通取消了各种海关障碍,可惜消费能力依旧是不及米国。  

至于我们,就更别说了。  

甚至就有大佬说过,我们国内别看有十几亿人口,可实际上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不过才两个亿。  

其实大佬已经很客气了,能有一个亿就不错了。  

而这一个亿人口的消费能力,也就只能相当于米国人的四分之一!  

所以这也是为啥,人们一直说米国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的主要原因。  

米国市场大哥喷嚏,全世界都要感冒,这话可一点都不夸张。  

说的意思就是如果米国人不消费了,那么前世界的经济都要放缓。  

因为现在全球的制造业企业,有一个算一个,都几乎绕不开米国这个大市场!  

米国消费者如果减少了消费,那么哪怕是不直面市场的企业,也会受到产业链上下游波动的冲击。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强大,绝不仅仅是军事和科技上的强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消费能力上,你也一定要强大。  

而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的短板!  

我们国内目前的消费水平,还是有着很大的可以提升的空间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十年之后,我们的注意力,都将主要集中在国内的经济发展建设。  

以前我们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三驾马车。  

消费,投资,和出口!  

不过出口早就已经不太灵了,而另外一个消费,早几年之所以很火,其实也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  

至于投资,则主要是大型基建类的项目。  

不过最近几年,因为房地产熄火,和基建的基本饱和,三家马车,都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