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 我勒个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过说实话,崔东珠也并没把这几个“海龟”球员放在眼内。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这几个海龟球员如果真的有实力的话,恐怕早就已经在国际上扬名了。  

所以这些个球员,在他看来,不过也就是在国外一些二流联赛里,踢不上比赛的有华裔血统的家伙。  

趁着现在华国经济情况好,回国混口饭吃而已。  

说道水平吗,可能也就比那些华国球员高那么一丢丢,至于和南朝国球员比,也许就是半斤八两的水平。  

不过这次这只滨城名厨队球员的身体,可真是让人羡慕啊!  

不愧是大国,想要选出一些体格好的球员,还是挺容易的。  

说实话南朝国球员的身体素质,在东亚三国其实一直是算翘楚的。  

说起身体素质,南朝国的球员,也许在对抗方面,和欧美球队比还有些差距,但在亚洲范围,那绝对是顶流。  

就是碰上伊朗这样身材高大健壮,打法硬朗的球队,南朝国球队也一样不怵对方。  

就是在亚洲碰上身体一流的澳大利亚,南朝国球队,也敢和他们硬碰硬,而且对抗起来也就是稍落下风而已。  

甚至在18年世界杯上,南朝国碰上当时的世界冠军德国队的时候,也就是在身高上略显不足。  

而在对抗方面,虽然是稍落下风,可是他们硬是靠着勤勉的奔跑,把对抗的劣势给抹平了。  

所以在球员身体素质方面,南朝国其实还是挺自傲的。  

可今天崔东珠,看对对面滨城名厨队的年轻球员,居然第一次感觉有点羡慕了。  

对方上场的十一人里,光是身高能超过一米九的就有三四个,其他球员平均身高也都超过了一米八。  

在一米八五左右的,更是占了大半。  

而且因为他们的队服是上半身略显修身的那种,所以可以看得出他们的身材都非常好。  

上半身的肌肉,都把身上的球衣撑得鼓鼓的。  

光是看肩宽,都能感觉对方的身板,比南朝国球员宽了一两寸左右。  

如果不是看到对方都是黄皮肤的东亚人种,恐怕崔东珠都会认为自己碰上的是澳洲球队,或者是欧洲球队。  

这和以往他印象里的华国白斩鸡们可完全不一样啊!  

不过身体条件再好,也并不意味着球就踢得好。  

而且以他和H国球员交手的经验,H国球员越是长得高大,就越是显得笨重。  

这一点和他们落后的体能、技术训练手段有关,所以他并不认为对方很可怕。  

而且这么大的块头,体能消耗的也快,估计他们下半场踢到一半就没体力的老毛病也不会改变多少。  

虽然崔东珠很羡慕滨城名厨队球员的身体素质,但对于自己的球队最终取胜,他还是没有半点怀疑的。  

对球队抱有必胜信念的还有首尔FC的明星球员尹日升,他是首尔FC的边锋,左右都能踢,也是球队里最大牌的球星。  

他身高不算很高,只有一米七八,但速度却非常快。  

最关键是他的球感非常好,带球突破非常犀利,年幼时就加盟了著名的巴萨青训队。  

甚至曾经一度获得过亚洲梅西的称号,由此可见当年的他有多么出色。  

可惜因为巴萨因为违规引进年轻球员,被国际足联制裁,导致他没法在巴萨完成完整的青训。  

后来他也在多家欧洲球队辗转过,可惜因为身体对抗能力不足,最终没能加盟那些球队。  

最后只能选择回到K联赛来踢球,而他对抗能力不足的弱点,在K联赛的级别,那就完全不是个事了。  

所以在这里只用了一个赛季,他就成了明星级别的球员。  

并且因为他的表现越来越好,他也从新赢得了欧洲球队的关注。  

比如今天这场比赛虽然没多少观众,但他知道在看台上,就有几个欧洲球探,在等着看他的表现呢。  

至于为什么没把对面这只球队放在眼里,那一方面是因为南朝国前辈球员对H国球队一直保持着高胜率。  

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只滨城名厨队里,有他的脚下败将。  

就比如对方的右后卫,那家伙叫什么名字,他没记住,只记得他好像姓孙…  

以前在国少队和国青队级别的比赛中,他和那家伙遇到过很多次。  

而那家伙,更是被他完爆,多少次他镇守的右路,都成为了尹日升的随意进出的走廊。  

这次又在滨城名厨队看到了这张面孔,尹日升突然就升起了一股轻蔑的心思。  

他知道,只要盯着这家伙穷追猛打,这家伙一样会被他打爆…  

很快简单的开场仪式就完毕了,双方在中场开球,首先获得球权的是滨城名厨队。  

裁判的哨声一响,首尔FC的球员,就凶猛的朝着名厨队的球员冲了上去。  

这只首尔FC里,出了有尹日升这样的年轻新秀,还有三个南朝国国家队的老国脚。  

他们分别是守门员赵友贤,后卫郑生权,后腰张尧韩,和前锋朴佑荣。  

而且还有多名边缘国脚,这些老球员和H国国家队,还有H国的俱乐部球队,有着非常丰富的交手经验。  

所以他们非常了解华国球员的弱点,也知道非常知道该怎么去对付H国球员。  

在他们看来H国的球员,首先就是身体素质不行,而且基本功也不行。  

如果是没有对抗,或者对抗程度较低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