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白桦(1/2)
“二狗,统计一下人数和分发的土地,你们来这边排队,别急,一个一个的来。”
此事敲定,楚辞示意黄大富进屋中说话。
“怎么样?黄府决定好了吗?”
“还能怎么样,就当这个冤大头咯。”黄大富颇为无奈。
“城中粮草全都给你承包,至于赋税这是肯定的,现在标准赋税尽管各个城市都没有统一标准,但你做生意这么久应该清楚,最低的赋税比例是收入额的十分之一。”
“我给你百分之三。”楚辞一句话,顿时让黄大富愣住了。
“你确定?”
“嗯。”楚辞点了点头。
“这…”黄大富居然有些难为情,他原本以为楚辞要狮子大开口。
“敢问城主大人,那城中百姓如何征税?”
“按户算,春季征收一次,秋季征收一次,每户一两银子。”
“一年两次征税,城中乞丐不算在其中。”
“若是家境贫寒,经审查,可从城主府领取财政保障金,当然城中乞丐,也不算在内。”
“长安城土地,三年之内,免税。”
“此外还将推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服务,按年缴纳,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白银,在缴纳的二十年后,每个月可以从城主府领取一定数额的白银。”
黄大富一听这话,顿时眼前一亮。
楚辞这是什么顶级理解,至少在前二十年,城主府那是空手套白狼,可以用相对应的银子去发展经济。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方案,具体缴纳多少,每月领取多少,具体年限,还需要后续在做商议。”
“大人,扩建长安城需要的应该不是一笔小数目,黄府能够提供的资金,不知道够不够。”
“没关系,这里地处边荒,土匪山贼数不胜数,抄了他们窝点,银子自然有。”楚辞的笑容看的黄大富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没钱怎么办?好说,打劫土匪去。
此时,县太爷家中也陆陆续续搬出了大量的白银和古董,能搬走的都搬走了,十几辆马车硬生生是没能一次拉走,又借了几辆马车。
“回去的路,颇为颠簸,你们要小心点,那些宝贝古董坏了就不值钱了。”
楚辞特意叮嘱了一下。
“放心吧大人。”
今天的安郡县异常的喧闹,签字画押填信息的人,排成了一整条长龙。
日落西山,到点下班。
“各位,明日再来,只要是第一批入住的都有福利,别急!”楚辞站在一旁朗声说道。
“城主大人,长安城什么时候建好!”
“人手不够,可能需要一段时日。”他们心急了,毕竟家家都有土地良田这件事情,诱惑力太大。
“大人,需要人手,我们也可以帮忙!”
县中青壮年不少,他们立刻说道。
“好,明日随我一同回长安城,争取用最快的时间,将长安城建好。”
楚辞暂时留在安郡县,明日在回长安。
魏良生护送县太爷家的那些金银珠宝带着城卫军,先回去了。
翌日清晨,二狗照常填写每家每户的信息,木匠,石匠,铁匠出身,或者有些手艺的人,则被楚辞单独叫了出来。
长安城的初期建设,离不开这些手艺人。
安郡县有一家私塾,教书先生叫做白桦,十年寒窗,参加乡试后成了举人,当时在这安郡县,也算轰动一时,家家户户都来道喜,年纪轻轻,原本能讨个一官半职。
可他宁可回到这个小地方教书,也不愿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楚辞得知这号人,自然是登门拜访,他就站在私塾外面,看着里面上课,也没有出言打扰。
一直站到了下课。
“楚城主。”
他打了声招呼,略微躬身后,就急急忙忙的想要离开。
看得出他很不喜欢这些官僚,民不与官斗,惹不起,他还躲得起。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楚辞轻声低喃了十四个字后,白桦急匆匆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
“未曾开…”他站住脚步,缓缓地转过身。
“楚城主读过书?”
“读过一些年月,不过马马虎虎。”
楚辞笑了笑,对付读书人,就要用读书人的方式,他现在身边缺少可用之才,白桦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不卑不亢,满腹书生气。
倒是那种心怀大志之人,可却没有施展的地方。
他自视清高,不想在这浑浊的世道被污染,宁愿回到这里教书育人,至少保留一颗纯净的心。
“如此佳句,恐怕我毕生也难以企及。”他感慨了一句。
“今后你跟我。”
楚辞负手而立,站在那里,表情平静的看着白桦说道:“你心有大志,满腔抱负,也不想郁郁而终吧。”
“长安城需要你,长安百姓,也需要你。”
“与我回长安,不遂你愿,可随时离去。”
“…”听完楚辞的话以后,他沉默了,楚辞所行之时,他近日早就有所耳闻,至少,要比那县太爷,强得太多。
楚辞分封良田之时,他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利害关系。
可,百姓也没有被损伤分毫利益,且不说赚的盆满钵满,倒也算富庶。
或者说,唯一的受害者,就是那些原本拥有土地的地主老财。
“楚城主,我白桦只是一介书生,愿行分内之事,若是他日,有违背我心之举,宁死不从
此事敲定,楚辞示意黄大富进屋中说话。
“怎么样?黄府决定好了吗?”
“还能怎么样,就当这个冤大头咯。”黄大富颇为无奈。
“城中粮草全都给你承包,至于赋税这是肯定的,现在标准赋税尽管各个城市都没有统一标准,但你做生意这么久应该清楚,最低的赋税比例是收入额的十分之一。”
“我给你百分之三。”楚辞一句话,顿时让黄大富愣住了。
“你确定?”
“嗯。”楚辞点了点头。
“这…”黄大富居然有些难为情,他原本以为楚辞要狮子大开口。
“敢问城主大人,那城中百姓如何征税?”
“按户算,春季征收一次,秋季征收一次,每户一两银子。”
“一年两次征税,城中乞丐不算在其中。”
“若是家境贫寒,经审查,可从城主府领取财政保障金,当然城中乞丐,也不算在内。”
“长安城土地,三年之内,免税。”
“此外还将推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服务,按年缴纳,每年缴纳一定数额白银,在缴纳的二十年后,每个月可以从城主府领取一定数额的白银。”
黄大富一听这话,顿时眼前一亮。
楚辞这是什么顶级理解,至少在前二十年,城主府那是空手套白狼,可以用相对应的银子去发展经济。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方案,具体缴纳多少,每月领取多少,具体年限,还需要后续在做商议。”
“大人,扩建长安城需要的应该不是一笔小数目,黄府能够提供的资金,不知道够不够。”
“没关系,这里地处边荒,土匪山贼数不胜数,抄了他们窝点,银子自然有。”楚辞的笑容看的黄大富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没钱怎么办?好说,打劫土匪去。
此时,县太爷家中也陆陆续续搬出了大量的白银和古董,能搬走的都搬走了,十几辆马车硬生生是没能一次拉走,又借了几辆马车。
“回去的路,颇为颠簸,你们要小心点,那些宝贝古董坏了就不值钱了。”
楚辞特意叮嘱了一下。
“放心吧大人。”
今天的安郡县异常的喧闹,签字画押填信息的人,排成了一整条长龙。
日落西山,到点下班。
“各位,明日再来,只要是第一批入住的都有福利,别急!”楚辞站在一旁朗声说道。
“城主大人,长安城什么时候建好!”
“人手不够,可能需要一段时日。”他们心急了,毕竟家家都有土地良田这件事情,诱惑力太大。
“大人,需要人手,我们也可以帮忙!”
县中青壮年不少,他们立刻说道。
“好,明日随我一同回长安城,争取用最快的时间,将长安城建好。”
楚辞暂时留在安郡县,明日在回长安。
魏良生护送县太爷家的那些金银珠宝带着城卫军,先回去了。
翌日清晨,二狗照常填写每家每户的信息,木匠,石匠,铁匠出身,或者有些手艺的人,则被楚辞单独叫了出来。
长安城的初期建设,离不开这些手艺人。
安郡县有一家私塾,教书先生叫做白桦,十年寒窗,参加乡试后成了举人,当时在这安郡县,也算轰动一时,家家户户都来道喜,年纪轻轻,原本能讨个一官半职。
可他宁可回到这个小地方教书,也不愿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楚辞得知这号人,自然是登门拜访,他就站在私塾外面,看着里面上课,也没有出言打扰。
一直站到了下课。
“楚城主。”
他打了声招呼,略微躬身后,就急急忙忙的想要离开。
看得出他很不喜欢这些官僚,民不与官斗,惹不起,他还躲得起。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楚辞轻声低喃了十四个字后,白桦急匆匆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
“未曾开…”他站住脚步,缓缓地转过身。
“楚城主读过书?”
“读过一些年月,不过马马虎虎。”
楚辞笑了笑,对付读书人,就要用读书人的方式,他现在身边缺少可用之才,白桦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不卑不亢,满腹书生气。
倒是那种心怀大志之人,可却没有施展的地方。
他自视清高,不想在这浑浊的世道被污染,宁愿回到这里教书育人,至少保留一颗纯净的心。
“如此佳句,恐怕我毕生也难以企及。”他感慨了一句。
“今后你跟我。”
楚辞负手而立,站在那里,表情平静的看着白桦说道:“你心有大志,满腔抱负,也不想郁郁而终吧。”
“长安城需要你,长安百姓,也需要你。”
“与我回长安,不遂你愿,可随时离去。”
“…”听完楚辞的话以后,他沉默了,楚辞所行之时,他近日早就有所耳闻,至少,要比那县太爷,强得太多。
楚辞分封良田之时,他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利害关系。
可,百姓也没有被损伤分毫利益,且不说赚的盆满钵满,倒也算富庶。
或者说,唯一的受害者,就是那些原本拥有土地的地主老财。
“楚城主,我白桦只是一介书生,愿行分内之事,若是他日,有违背我心之举,宁死不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