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真命天子(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去,京中只怕已有不少人不安分。”  

莫愁眉头紧皱:  

“我只担心,咱们回去晚了,城中出事,听闻那青州道的恒王,已经率领叛军抵达京城东郊…若京城丢失,哪怕陛下回归,也…”  

海公公平静道:  

“咱家虽不懂朝政,却也知青州兵马并不强,那恒王性格志大才疏,并非枭雄,更像个蠢材,当初他第一个派世子徐祖狄进京闹事,就可见一斑,不足为虑。”  

顿了顿,老太监又道:  

“至于陛下,以赵都安的才能,必可安然无恙护送回京。”  

赵都安…提起这个可恶的“情敌”,莫愁不禁哼了声,有些咬牙切齿:  

“这家伙倒是好运气,这一路护驾,陛下对他荣宠只怕更甚。”  

暗恋女帝的莫愁心中暗暗不服,决定回京后继续与赵都安公平竞争。  

她至今仍认为,以女帝的惊才绝艳,这世间没有任何男子可与之相配。  

自己虽不配,却可以侍女身份,陪在女帝身边至终老。  

可怜单相思的莫愁并不知道,赵都安已爬上龙床…更不知,京城已爆发政变,甚至都平息了…  

海公公瞥了她一眼,没吭声,抬起手掌朝船帆打出,一股强风吹过,船帆鼓胀,加速朝京城驰援。  

京城东郊,数十里外。  

一片平原地带,青州道的叛军与朝廷的五军营于青州边境线上陈兵对峙多日。  

若从天空俯瞰,大地上一片空地两端,各自扎着大片军营。  

五军营身为“京营”之一,兵器、兵卒素质自然是精锐,只是因当今局势太复杂。  

对面的恒王作为皇亲国戚,打着“勤王”的名号,朝廷内董太师身为臣子,既不敢,也无权贸然下令开战。  

只能屯兵防守。  

而青州叛军也没有主动开启战争,双方一时陷入僵持。  

更因情报迟缓,尚不知晓京城内女帝已然归位。  

此刻,青州叛军营地内,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  

叛军核心成员,齐聚一堂,围坐帐中,商讨军机大事。  

坐在上首的,乃是一名养尊处优的中年人,约莫五十余岁,蓄着络腮胡,尽是颐指气使惯了的权贵做派,正是“八王”之一的恒王。  

恒王之下,左手边坐着一名三十余岁,唇红齿白的贵公子,赫然是赵都安的“老熟人”,世子殿下,徐祖狄。  

当初,徐祖狄与东湖萧家女家主,伙同正阳先生进京,因恒王与云阳公主一母同胞。  

故而,徐祖狄为李浪那个废物出头,抓了梨花堂两个小卒,找赵都安的麻烦。  

结果被赵都安强势打脸,更有枢密使薛神策出面调停,双方争斗才没扩大。  

后来,赵都安更在湖亭开市上,收下东湖萧夫人的投靠,阴了这位世子一手。  

恒王右手边,则腰背挺直坐着一个披甲的三四十岁的英气将领,其头颅略下垂,视线习惯性落在地上,以掩饰双目中的神采。  

赫然,乃是朝廷驻扎在青州的军府最高将领,指挥使卫显宗。  

此次恒王能迅速集结叛军赴京,就得益于这名指挥使的投诚。  

二人往下,才是其余几名王府的文臣和军中武官。  

“父王,朝廷内那董玄把持修文馆,死咬着不松口,这样下去,前方的京营不可能退让,我们此番火速进京,虽背靠青州,但军中携带辎重粮草并不算多,若继续僵持下去,只怕不妥!”  

徐祖狄率先开口,将手中几份京城中送来的情报递上去:  

“至于我们派人在城中散布的女皇帝已死,即将城破的消息,倒是卓有成效,如今城内人心惶惶,朝廷上下人心浮动,依儿臣之见,不如抢先动手。”  

帐内,另外一名将领也赞同道:  

“王爷,世子殿下所言极是。我青州兵马如今抢在其余藩王前,兵临城下,此乃天命所归,只是若继续僵持下去,唯恐不等朝廷内部垮塌,便有其他藩王杀到,反而错过良机。”  

又一名王府谋士迟疑道:  

“世子所言自然不错,只是王爷稳妥之法亦有道理,我青州兵马并不多,若与前方五军营开战,难免有所损失,攻下五军营后,京城外还有神机营留守,城内还有十二卫禁军…”  

青州叛军之所以迟迟不开战,就是忌惮京城留守兵力。  

担心折损太多人马。  

所以,一直在打“勤王”这张牌,想方设法,促使朝廷内部动荡,想不动刀兵,入主京城。  

这会,帐内众人各自谏言,议论纷纷。  

“安静下!”  

终于,一只没有茧子的大手猛地拍在桌上,众人噤声。  

养尊处优,志大才疏的恒王扫视众“臣”,扬起鼻孔,视线投向青州军指挥使卫显宗:  

“显宗如何看?”  

卫显宗抱拳拱手,站起身恭敬行礼:  

“末将只听王爷命令行事,是战是等,当由王爷裁定。”  

马屁精…徐祖狄捏着折扇,瞥了他一眼,对这个总是有点阴沉沉的指挥使缺乏好感。  

恒王却对卫显宗的表现很满意,轻轻颔首,倨傲道: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既然城内的那些奸臣占据我皇室权柄,不肯开门迎接本王,继续拖下去的确不妥。  

不过…贸然全面开战,折损的终归都是我徐氏皇族的兵马…如今既然朝廷人心浮动,那城外京营,城内禁军,必然也人心惶惶,以臣子之身,如何敢真的与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