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临危,突破(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的确是有了想法。  

患者脉象细而纤弱,有弦紧之意,但是察其变化,循其根源,这是难点所在。  

但是!  

颜乐山,却已经找到了。  

说话间,他就要准备针灸针。  

孟只儿说道:“给出答案,方可施针!”  

说来,一旁的助手准备好了纸和笔,让颜乐山去写出来。  

这是考核的内容之一!  

而此时!  

在所有人眼里,陈南似乎已经落了下风。  

相比之下,似乎相形见绌。  

而陈南,也不免紧张起来。  

陆师曾经告诉他,杏林苑的脉诊比试,难度很高,但却也是机会所在。  

杏林苑收纳了太多的特殊患者,他们的脉象奇特,若是专门挑战脉诊,才有机会见到。  

这也是陈南设立脉诊比拼原因所在。  

不得不说!  

杏林苑的这个考核,真的是难点很高。  

患者不能言语,不能望舌,单凭一双手,却需要诊断出来。  

这难度太高了!  

陈南此时,也不免紧张了起来。  

他双手迟迟不敢给出答案。  

该如何辩证呢?  

陈南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而此时的颜乐山已经开始写出答案来了。  

房间里,多少人看见这一幕,都忍不住惊喜起来。  

那巴尔沙更是面露喜色,看着一旁的乔弗里和莫顿,有些兴奋。  

乔弗里何尝不是如此呢?  

如果这一次成功了,他将会拿到陈南安南制药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这对于他们而言,十分重要。  

而且,他和巴尔沙的约定,他们将会着力于针灸镇痛的研究工作。  

这同样也是机会!  

想到这里,乔弗里内心也不免激动了起来。  

一旁的莫顿更是紧张的瞪大眼睛,一言不发。  

直播间内!  

所有人甚至已经为颜乐山欢呼起来。  

相比名不见经传的陈南,颜乐山可是不少人的偶像啊!  

颜乐山,外号三指山,靠的就是三根指头定乾坤。  

“我靠,颜老太牛了!这脉诊可是真的被人家吃透了啊!”  

“谁说不是呢,哎…这差距太大了!”  

“嗯,这颜老的脉诊,早就不拘泥于左右,而是浑身皆为治法!”  

“难了!太难了!”  

“是啊!”  

而陈南身后的陆平仁等人,也是担心了起来。  

他们知道,时间越拖,陈南的压力会越大。  

而且,如果颜乐山开始施针,那更加会难上加难。  

尤定钟对着直播间说道:“此时,陈南已经陷入了被动的境地!”  

“如果他迟迟还没有结果,等到颜乐山下针之后,必定输了!”  

“因为针灸有疏通经络的功效,对于脏腑之气也有调节!”  

“到时候这脉象,可真的就不准了啊!”  

“留给陈南的时间,不多了!”  

尤老的这一番话,让直播间直接沸腾了起来。  

而此时的陈南,身上压力倍增。  

他的确也感觉到了这种危险。  

以颜乐山的做派,他肯定会干预自己的诊断。  

必须要抓紧时间了。  

一时间,陈南两鬓的汗珠,开始滑落下来,呼吸都有些急促了。  

但是,如此境遇之下,陈南反倒是冷静了下来,他心态沉稳,一言不发,闭目思考。  

这是他的机会!  

脉动应指的形象称为脉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四个方面。  

但是,中医却认为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这是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也是体察脉象的基本要点。  

脉象的辨别,主要依据指下感觉,必须反复练习指感,细心体察,尤其是对脉象的位、数、形、势等更应反复体察,将各种脉象要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脉象,才能正确的分辨各种病脉。  

所谓“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所谓“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所谓“形”,指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  

所谓“势”,指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  

晋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  

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陈南脑海疯狂运转,无论多少种脉象,全都是对于气血阴阳之气的揣摩。  

但是,万物不离其纲领。  

陈南忽然猛然睁开眼睛,他忽然之间,想到了!  

之所以难以把握,是因为患者的病位,并非全在脏腑,而是在经络之上。  

脉象,想要入微,必须要通过经络进行。  

而经络,不仅仅是十二经络,还有奇经八脉。  

他手指微微滑动,竟然朝着手外后方划去。  

现场众人,根本没有人注意到陈南这一点。  

就在这个时候!  

陈南找到了关键了。  

患者的病,压根不在寻常部位,虽然看似在心,而并非如此,根源在络上。  

而且是在二维上!  

所谓二维,阳维、阴维者!  

二维维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灌溉诸经者也。  

这是一种环络诸身的经络。  

阳维起于诸阳之会!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  

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