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柳暗花明(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陆平仁对着众人说道:  

“陈南,的确很年轻,但是”  

“我们这个中医医师协会,需要的尤是年轻的力量和新鲜的血液!”  

“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站出来,需要他们站起来!”  

“刚才,陈南的资料,我也不多做赘述了。”  

“大家对于陈南的信息,也足够了解了。”  

“但是,我在这里,只说几点。”  

“第一,陈南在年仅25岁的时候,通过了杏林苑的叩门仪式,但是他没有选择加入。”  

“第二,陈南目前负责和参与共计条近7000万的课题经费研究,而且大多数都是前三的负责人。”  

“第三,陈南擅长中医,对于中医卜科颇有研究,而且,他改良的火针联合经皮浅静脉手术治疗静脉曲张,在日本东京,取得了亚洲普外科年度金奖,到了通往国际舞台的入场券!”  

“这三点,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抑或是在创新荣誉领域,都有着别人无法否定的成绩!”  

“所以,我提名陈南加入中华医学会中医师分会,并且提名推举为理事候选人!”  

陆平仁的这一番话说完之后,台下瞬间安静了不少。  

大家纷纷抬头看向陈南,多了几分严苛和审视。  

这个会场,来参加会议的全都是理事以上,共计120人。  

特殊推举需要投票超过百分之三十,而且还需要本地理事百分之五十以上通过。  

陆平仁在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不说话了,看向张柏林。  

此时,张柏林也看着众人,点了点头:“好了!”  

“现在开始投票吧!”  

“同意陈南成为候选理事的,请举手。”  

此话一出,顿时现场安静了下来。  

陈南站在台上,面色平静,双目凛然,看着众人,一言不发。  

伴随着张柏林的话音落下,台下众人纷纷开始思考了起来。  

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投不投票?  

一般来说,会长钦点的人,是没有人愿意责怪的。  

但是!  

陈南还真的就是一个例外。  

毕竟,全国理事中,不少人都是对于杏林苑有交集的,要不就是老师是杏林苑的,要不就是本身就是杏林苑的,他们都有学派和组织。  

现在,陈南得罪杏林苑的事情,早就在他们这个小圈子里传播开来了。  

没有人愿意为了陈南,惹怒杏林苑。  

这个偌大的名利场内,有多少人能免俗呢?  

开始投票之后,忽然第一双手举了起来。  

陈南一眼望去,顿时发现了是老熟人!  

陶功书!  

陈南不由的愣了一下,陶功书竟然是第一个举手的?  

此时,台下陶功书面色平静,他看着陈南,眼里多了几分期盼。  

陶功书自然希望晋省能多一个理事,也希望陈南未来大有可为。  

虽然之前,陶功书也曾厌恶过陈南,但是,并不代表他不认可陈南的实力!  

如果说谁对陈南实力最了解,绝对是晋省本地的人。  

很快!  

第二双手举了起来,是李光明,他看着陈南的眼神里写满了欣慰。  

之后第三双手!  

第四双陆陆续续的。  

一分钟之内,举起手的人,依然寥寥无几!  

此时!  

中医医师协会,秘书长冯途举手了。  

伴随着冯途的举手,台下众人再次多了几人。  

冯途去过源城市人民医院,对于陈南,他是十分佩服的。  

所以,这一次,他毫不意外的,投了赞成票。  

这让一旁的两名副会长脸色一变。  

但是,这并没有太多的改善。  

票数,到了十几票!  

就在此时,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常务理事,于涵教授举起了手。  

伴随他的举手,支持人数再次上升!  

达到了将近二十几个人支持。  

这些人里,有陈南师门的师兄师姐,也有晋省的前辈,也有冯途和于涵两人的朋友。  

但是,这似乎并没有根本上解决问题。  

差距依然甚远!  

张柏林看了一眼时间,有些失望,淡淡的说道:“一分钟以后统计吧!”  

此话一出,工作人员开始准备起来。  

而陆平仁看着台下稀稀拉拉的双手,面色凝重。  

二十几人!  

这显然不够,想要通过,这最起码也得有四十人支持。  

就在这个最后的关键时刻!  

时间变得无比奢侈,陆平仁有些遗憾。  

但是,他又能左右多少人呢?  

每一双手,都变得无比珍稀起来。  

这还是因为陈南那些导师的学生或者门徒,他们的支持。  

眼看着时间就要停止了!  

陈南的脸上却依然没有任何失望,他很清楚,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输了又何妨?  

但是他真的不想输!  

陆老的脸色有些沉闷。  

张柏林此时也看清了,陈南想要加入,难了!  

理事,没有那么容易的。  

甚至,即便是陈南通过了候选,上了大名单,可能最终选举,都不一定能上!  

的确如此,这还是仅仅只是提名投票,等到了大会上,会有多少人支持呢?  

这个会议,无疑就是一次缩影。  

台上,几个人默不作声。  

坐在一旁的副会长裴寿童看了一眼陆平仁,笑了笑不做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