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一招制敌(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疗法,就不如您的自然疗法呢?”  

陈南不是不懂自然疗法。  

所谓的自然疗法,其实是应用与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物质与方法,比如食物、空气、水、阳光、体操、睡眠、休息以及有益于健康的精神因素,如希望、信仰、情感等来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一种科学艺术。  

这也是为什么姜黄一比较信任陈南,竟然用食用盐的方法治疗自己疾病的问题。  

既然是对手,陈南自然不不会手下留情。  

“我觉得,您可能对于我们中医不了解,我们的治疗理念,其实更加符合自然疗法。”  

边竹梅忽然笑了起来:  

“哦呵呵,抱歉,这一点,我还真的不知道!”  

边竹梅想笑,她觉得陈南无疑是班门弄斧。  

有人比自己更懂自然疗法边竹梅笑着说道:  

“自然疗法,是一种起源于18和19世纪的西方替代医学。  

但是,自然疗法这一术语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使用。  

但其哲学指导思想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医学中的希波克拉底学派。”  

“我从学习,到研究,有很长的时间…”  

边竹梅没有生气反而笑了,她在说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自然是侃侃而谈。  

但是,这个时候,陈南却直接打断了对方。  

“抱歉!”  

“我觉得,所谓的自然疗法,的确我们没提出这样的理念。”  

“但是!”  

“我们中医,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实际行动。”  

“所谓自然疗法,我们的中医基础理念,都是在这样的指导下进行的。”  

我们有五音五味五情五色,来对应自然疗法给你介绍一下!  

青、赤、黄、白、黑!  

音乐疗法,我们最早的五音又被称五声,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角、徵、宫、商、羽!  

利用五味食物疗法:指酸苦甘辛咸,入五脏。  

甚至…在更多的方面,都有参考,比如情志疗法。  

怒喜思悲恐…”  

“我们几千年前就在使用的东西,您难道觉得…我们真的不懂自然疗法吗?”  

“再说,推拿、按摩、刮痧、拔罐、足疗、针灸…这些应该都是自然疗法中的外治法吧!”  

“我觉得,说自然疗法,没有人比中医更懂。”  

“而且,这段时间,孙建国的情况,的确有所缓解,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觉得,您的量表,可能有参考价值。”  

“但是,我的建议是您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决定好吗”  

陈南的这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  

周围众人盯着陈南,一言不发。  

姜黄一小手攥成拳头,有些激动。  

而对面的边竹梅却瞳孔微缩。  

从食物疗法,到音乐疗法,到情志疗法,再到中医的外治法…  

似乎!  

自己研究的东西和中医真的是有大量重合的!  

边竹梅不傻。  

她虽然是被邀请来的,但是并不代表着她就要一定维护对方。  

恰恰相反!  

如果陈南可以让她参与到治疗方案中来,她其实更加喜闻乐见。  

因为这个患者,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只是,边竹梅多少有些脸红。  

她本身就是中国人,反倒是去西方学习自然疗法......她感觉自己在被陈南说“崇洋”一样。  

边竹梅不能否定孙建国的症状。  

因为…在患者出院的时候的时候,做过量表的。  

分数比起现在,低了很多!  

这说明,陈南的方案,确实是在发挥作用。  

看见边竹梅犹豫起来一旁的孙建业紧张起来了。  

如果边竹梅都被说服的话…  

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陈南继续说道:“边教受,我并没有否定自然疗法的意思。”  

“恰恰相反,我很支持这种理念。”  

“中医,对于自然疗法研究很早。”  

“《老子》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黄帝内经》中也有“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通过自然疗法、自然药物取得疗效,显然是较好的选择,也符合现代人的健康取向。  

再加上中医整体治疗,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更是达到对具体病人有针对性地治疗,副作用极小。”  

“《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相关记载,古代医家对此多有论述。  

如“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  

“爱护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温,禁忌食欲,将饵药物。”  

《灵枢·本神》说:“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您说的情志疗法,我也很支持,古代中医有“七情致病”学说,重视心身健康是中医学的特征和优势。  

“气血极欲动,精神极欲静。”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是注重心身健康,防治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同治的医学。  

其实......这些都是中医的经典原则!  

这个时候,陈南忽然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  

“您想要继续进行的,也不外乎这些治疗方案吧”  

“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