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收获颇丰(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中药产于中国,用于中国,为什么我们要用国外的标准!  

这个问题,直至内心!  

让此时在座的几位省内的中医泰斗忍不住双目凝神。  

今天这会议,是莫向强组织的,邀请来的都是省内中医药领域的翘楚人物。  

其中包括了省内几个全国名老中医,还有莫玉生、郑易复、陶训义、李光明、陶功书,张学海等几个世家的带头人。  

还包括了省内比较重点的几个中药饮片公司和中医药领域的医药公司的代表,以及中药领域的权威专家。  

所探讨的问题,就是关于中药临床用药标准的问题!  

中药临床用药标准,这低问题,已经连续整治了很多年,虽然国内也先后制定了几次《药典》来完善,但是因为中药炮制的标准没有一个完善而且统一的方案,所以…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到底该如何使用,到底该如何制定标准,这其中的矛盾,显然已经凸显出来了。  

陈南这一番话说出来以后,现场陷入了一阵沉默之中。  

大家表情不一,而裴罗心念一动,看向了一旁的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  

此时,陶训义说话了,他微微点头:  

“我支持小陈的观点!”  

“中药是中医的基础,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迁就于其他标准,临床用药,就应该有临床的标准。”  

“中药,绝对不能单独拿出来,抛开中医去谈论这个问题!”  

一旁的李光明也在点头应承,他看了一眼陶功书,随后说道:“我们附属医院和省中医院年吞吐量很大,加起来一年有一百多亿的中药吞吐量。”  

“而我们的中药主要是面对本土患者,需求量挺大,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和省中医院联合成立了瑞星制药公司。”  

“这家公司,都是我们用传统的工艺和手法,制定出来的中药标准。”  

李光明很聪明,他没有说应该怎么做,而是直接说了,我们目前在怎么做。  

但是…  

一旁的裴罗显然是有些不满意这个答案。  

中药饮片公司的发展,虽然目标是出口,但是本身用量最多的还是医院方面。  

本来,欣科中药饮品公司已经打开了省内的市场,签约了好几家医院,现在陈南这么一闹腾,源城市人民医院这边已经停了下来,市中医院那边则是在观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陈南这一次的事情,没有办法合理解决,他们显然是要受到制约的。  

李光明说完之后,赵氏家族,也就是赵氏医药公司的负责人赵正邦开口了:  

“我觉得,可以尝试单独建立临床标准!”  

“毕竟,中医毁于中药,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话题。”  

“而且,我说句实话,国内我们中医药出口量并不大吧”  

“为什么还要去迎合人家的标准呢”  

“说白了,就跟小陈说的那样,中药产于中国,也是用于中国的老白姓,我们得贴合中医的使用标准来制定。”  

赵正邦一直以来,都在坚持“古法中药”,虽然产量不是很大,但是也绝对不小。  

每年市场百亿级的中药吞吐量,绝对是晋省中药领域的行业话事人。  

赵家在这一个行业坚持几十余年,一直以来都是坚持古法和古法改良,客户群体十分稳定。  

哪怕是同仁堂那边,都会和他们有合作。  

而欣科医药公司虽然现在也是几百亿级的市值,但是…口碑却差了不少。  

赵正邦的这一番话,对于现场众人而言,很有分量,毕竟也是晋省老牌纳税大户,很有号召力和发言权。  

果不其然,伴随着赵正邦的这一番话说出口,现场议论声音多了起来。  

裴罗这些人自然是不乐意了。  

因为如果要按照这个标准来的话,很难产业化,为什么因为技术人员的缺失!  

中药从业人员数量不够,专业人士更是不足,他们更是舍不得拿出钱来去挖人。  

而国际标准不一样,是有流水线标准的。  

如此一来,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对于这些围绕在欣科医药公司利益团体的公司来说,显然是更加倾向于裴罗。  

可是!  

此时的裴罗,听见赵正邦的这一番话,心情显然不太好。  

他费尽力气,从国外引进流水线,透支了大量的杏林苑积分,他们终于可以得到一些优先权了。  

而欣科医药公司这边更是整合资源,制定了晋省中药饮片的新标准,如果这样一下子突然就改变了,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大的损失!  

现在,一天没有结果。  

一天就在亏损!  

裴罗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想到这里,裴罗看向一旁正襟危坐喝茶的老爷子,想要说点什么,但是…对方却很从容,淡定的品茶,似乎这一切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就把裴罗给急坏了。  

这时候,裴罗忍不住说道:“中医药发展,是要朝着国际化的目标出发。”  

“为什么不考虑中医用药的问题,去修改新的用药标准呢让医生去迎合国际标准,这不是更容易解决吗”  

裴罗的一番话,再次让现场陷入了纠结状态。  

此时,俨然成了新老势力对轰的平台!  

莫向强身边几个人,都在小声议论。  

而陈南此时却笑了说道:  

“为什么中药的问题,要让医生去买单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