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你是变态吗?(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除此之外,对于呕吐物、汗液、痰液、尿液、粪便、脓液,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听见陈南这么说,大家都才反应过来。  

阮勇毅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小陈,你看出什么来了吗?”  

陈南点头:“嗯,有一点。”  

阮勇毅连忙问道;“情况怎么样?”  

陈南直接摇头,干脆利落的说到:“不太好。”  

“伤口处无微香,一般来说,久病之躯若出现此种体味,预示着疾病将向着好的方面转化。  

正如《瘟疫明辨·卷一》所说:“…以人身脏腑、气血、津液,得生气则香,得败气则臭…””  

“患者的伤口有恶臭腐败的臭味,而且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腥味儿。”  

“一般来说,这种臭味比较特殊,并不是那种风湿之邪久羁肌表化热,出现的汗出色黄而带有特殊的臭气。”  

“所有臭味,但是略带腥躁之味。”  

“躁为邪气内攻,气血脏腑精气衰败之象。”  

“而腥为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所致。”  

“但是,患者腥躁不显,而是初露,说明…可能是气血凝滞所导致的味道。”  

说完,陈南对着患者说道:“你张开嘴,我看看舌头。”  

此时的陈南,没有了刚才的扭捏,反倒是自信坦然,满脸端正之态。  

其实,做主治,做主刀,必须要具备这种气质,你首先要让患者相信你,你在诊断的时候,心态才会平和,因为中医多和医生主观态度有关系,所以讲究的便是诊断时心态要平。  

讲究一个平气。  

陈南随后把手搭在患者的碗口寸关尺部,然后盯着患者的舌苔,双目聚精,一言不发。  

舌苔很淡,舌色也很淡,但是淡中有紫。  

紫色,其实就是一种气血凝滞之象。  

虽然不如血瘀的黯淡之色,也不如气血衰败的烂腐之色,但是紫色的其实就能看出来气血不和的征兆。  

正常的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  

色为营血之标。  

而苔为气之象。  

陈南感受着患者舌脉变化搏动,内心的思考,也越发真切起来。  

患者应该属于气血凝滞之相。  

之所以出现久不愈合的创面,原因应该是气血凝滞,郁而化热,致使热胜肉腐,血肉腐败而为脓。  

而产生的腥躁之臭味,是因为患者气虚血瘀从而导致。  

淤为躁象。  

虚能腥败。  

而气血的盛衰也直接关系着外科疮疡的起发、破溃、收口等,对整个病程的长短有一定的影响。  

气虚者难于起发、破溃,血虚者则难以生肌收口,甚至气血虚弱无力抗邪托毒,毒不能随脓出而解,导致邪毒内陷,侵入营血,内攻脏腑,引起危重症的发生。鉴于此,治疗时还必须考虑患者气血盛衰的情况,常用补益托毒之剂,通过补益气血而扶正托毒外出,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想清楚之后,陈南脑海里自然多了治疗方案。  

他很庆幸,在来之前,自己就拥有了疮疡外科的大量知识和中医内科杂病的诊断治疗基础。  

而这个患者,让陈南其实认识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内科和外科,其实并不是两个种类的学科,分开是因为治疗方式切入点的问题。  

一切疾病,绝对不能单开去讨论!  

外科是治疗手段,并非治疗目的!  

这个时候,阮勇毅忍不住好奇的看着陈南,问道:“小陈,怎么样了?”  

陈南点头“嗯”了一声。  

而此时,胡刚和张志新、邢大庆他们三人其实已经讨论了半天了,他们此时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  

虽然他们都是从事的中医外科领域,但是都属于“西学中”流派。  

也就是本身是现代医学基础,从事临床外科工作,然后才通过“西学中”培训班。  

他们对于中医并不精通,或者说是没有理解到精髓。  

陈南继续说道:“可以试试。”  

“我只能说有三成把握,但是具体情况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听见陈南这话,顿时所有人都眼睛一亮!  

三成把握,这已经不低了好吗?  

患者连忙瞪大眼睛:“医生,我愿意试一试!”  

阮勇毅也看向陈南:“小陈,你说说。”  

陈南点头:“患者的情况,属于气血凝滞,她的体质应该就是这样。”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应该是有乳腺结节的,对吗?”  

女人顿时瞪大眼睛:“你…你怎么知道?”  

陈南没有解释,而是继续说道:“你的痛经,应该时间也不短了,每次发作的时候,情况可能比较严重。”  

“而且,经期时间比较长,气血偏暗。”  

这个时候,患者一家人都愣住了!  

因为患者这个痛经还真的跟陈南说的一模一样。  

一时间,周围众人都安静了下来。  

现场的气氛瞬间有些诡异了。  

四个外科主任齐刷刷的看着陈南,想要从对方身上看出一点东西来。  

这他娘的…你小子,乳腺结节也能看出来?大姨妈你也能看出来?  

患者此时对于陈南的信任,已经多了好几分。  

“医生,我听你的!”  

阮勇毅看见患者家属都答应了,他还能有什么说的:“小陈,怎么治疗?”  

陈南沉思片刻之后说道:“内外结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