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欢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疯了吧,台上那个跳舞的是不是叶思棠?  

好家伙,全都猜错了,齐溪不跳改叶思棠跳舞了不是,她为什么也会跳古典舞啊?  

平时看到叶思棠总觉得她是个搞笑女,现在认真跳舞的样子总算让我get到她的颜值了你们就没get到齐溪的颜值吗,坐在那里弹琵琶的样子不要太美了齐溪的颜值不早就是公认了么,还用现在get?  

我总算是理解了为什么古代的皇帝喜欢看这个了,一个弹一个跳的,这谁顶得住?  

伴随着《踏古》的琵琶声,叶思棠在舞台上轻盈的舞动着。  

直播间的和现场的观众都快看呆了。  

陈洁芸则是快看麻了。  

她还记得自己当时和芋头吐槽的时候说过,叶思棠跳舞怕是会闪到腰。  

现在看来,人家的腰软着呢,她的腰估计是闪不到了,闪的貌似是自己当时自信到极点的舌头。  

台上齐溪的琵琶声越发密集起来,叶思棠伴随着高潮部分的这段“轮指急雨”在舞台上不断的回旋转圈。  

灯光从后方过来,映射在她的身体上,透过了她衣服的轻薄处形成了一个轮廓剪影,转动带来的衣袂飘动,简直美轮美奂。  

舞美、动作、音乐、灯光、镜头乃至于现场的气氛,都让这个表现无比惊艳。  

搞笑女美丽起来,那个魅力不是盖的。  

这把远在剧组看直播的徐清和杨图图等人都给看的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踏古》的表演马上就要结束,即将迎来她们的第三段表演。  

10分钟的表演,在徐清看来应该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基调是建立在国风这个基础上的。  

第一段略显悲伤的《牵丝戏》,到《踏古》的中性热烈的情绪,第三段表演,应该是一个开心的收尾,毕竟这是一个跨年演唱会,新年是个好日子,徐清希望能够欢快一些。  

所以他准备了个开心的歌收尾。  

但是为了不破坏整体的国风基调,这首开心的歌必须也得是国风的味道。  

除此之外,徐清还考虑了更多方面。  

这毕竟是叶思棠和齐溪的演唱会“首秀”,得让她们的表演拥有更广的传播度,想要有传播度,传播的门槛必须要降低。  

整段表演,《牵丝戏》的传播门槛不算高,可以预估到肯定会有很多人翻唱,翻唱的人越多,传播度就越广,这个道理很简单。  

第二段的传播门槛明显是要高很多的,无论是演奏《踏古》,还是模仿叶思棠跳《踏古》,这都得专业点的人才能来。  

所以,第二段表演其实是给她们俩炫技的,如果不是准备的时间不够,徐清都准备让齐溪弹《十面埋伏》了,那玩意对于琵琶技巧的要求要高得多。  

既然第一段表演让人去翻唱,第三段表演自然是冲着让人翻跳去的。  

能够符合国风、开心、舞蹈简单这几个条件的歌,徐清当时的脑海里立马就浮现了一首出来。  

这首歌叫《桃花笑》。  

舞台上,踏古的琵琶声结束,尾奏本来是长时间段的鼓声伴随着镲声慢慢淡出的。  

在编曲的整改下,镲声伴随着一股笛声响起接到了《桃花笑》的前奏上。  

原本有些营造神秘氛围感的灯光瞬间亮起,舞美转变成了鲜亮调。  

轻快的前奏下,一堆伴舞涌上台,齐溪也放下了琵琶和叶思棠站在了一起。  

随后两人便一边跳一边唱到:“月儿在手中开呀怀儿笑,  

云儿在那眼前睡得早,  

春风吹不倒,  

我的杨柳腰,  

在这桃花源里蹦蹦跳跳···”  

突如其来的风格转变,让现场的观众一时半会都没反应过来。  

但直播间的人已经被逗乐了。  

妈耶,可爱死了哈哈哈哈,为什么突然开心了起来?  

为什么她们的风格能切换的这么自然这歌好欢乐啊当然得欢乐,总是苦大仇深的有什么意思,欢乐的东西天然能让人靠近。  

这个舞是徐清抄下来让齐溪改编了一下的,要的就是欢快难度低,所以,这个舞刚开始是叶思棠和齐溪两个人会跳,没过多久丸子团的其他成员也都会跳了。  

再到后面,剧组的所有女演员都会跳,欢乐的很。  

再欢乐的时光都是短暂的,几分钟后,叶思棠和齐溪两人的表演结束。  

这点运动量对现在的她们来讲已经不算什么了,但叶思棠毕竟是跳了两个舞的人,所以还是有点喘。  

带着喘息声,两人向台下的观众鞠躬致谢后,便直接下了台。  

原本在她们表演结束后,是有采访互动环节的,但这个环节被挪到了后面去了,导演组认为,让她们和原天琪一起接受采访的效果会更好。  

“谢谢,谢谢叶思棠和齐溪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表演,她们的表演大家喜不喜欢?”而随着两人离开舞台的,是潘然那边拿着话筒高呼的声音。  

回应他的自然是台下观众的欢呼声。  

欢呼结束后,潘然熟练的对着镜头开始念起了口播广告,这些广告,在叶思棠和齐溪两个人上台之前已经念过一遍了,表演结束之后,又念了一遍,也不知道这些金主给了多少钱又提了多少要求。  

节目在广告声中继续。  

很多观众已经准备开溜,但节目组哪能让观众就这么溜了。  

在屏幕的左侧,不停的做着接下来的即将上场的节目和艺人预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