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中书遇旧(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安。  

近些日子,李诺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百姓的口中。  

以前他被人提起,更多的是因为他是大理寺卿的儿子。  

但这一次,他是真正凭借自己的本事。  

出使赵国半年,成功扶持女皇上位,被封为一品亲王,主持赵国多项改革,名为大夏使臣,实则为赵国摄政王,并且和女皇私定终身。  

这几乎是文官所能达到的巅峰,哪个读书人不幻想这一切?  

甚至有小道消息说,他和女皇同居许久,女皇已经怀了他的骨肉…  

赵国和大夏一样,也是五大王朝之一。  

他的成就和地位,其实已经超过了他的父亲。  

在大夏,他是李玄靖的儿子。  

若是在赵国,人们只会称李玄靖是异姓王李诺的父亲。  

朝臣的消息比百姓灵通一些,第二日上衙的时候,他们已经从同僚口中得知,在三省的数次调动之下,李诺已经回到了长安。  

半年之前,他出使的时候,还是正五品的刑部郎中。  

出使半年,他就连升两级,担任刑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据中书省的官员说,他作为中书舍人,不受中书侍郎管辖,直接对左相负责,并且可以不用遵循固定的上衙下衙时间,这种权力,整个朝廷,也只有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拥有。  

许多人之前都担心的父子同朝,终究还是出现了。  

李玄靖掌管大理寺和明镜司,刑部归其子李诺,李诺身兼中书舍人,还能参与中枢决策,自己写折子自己批,这种权力,和宰相也没有差别了。  

奇怪的是,向来都打压李诺的右相,这次并未提出什么异议。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大夏朝廷,恐怕真要变成李家的一言堂了。  

宁心园。  

苏青刚刚从外面回来,听到长安百姓都在议论李诺。  

什么和女皇私定终身,女皇已经怀了他的骨肉…  

关于他身上的各种传言,当然还是向他本人确定的好。  

她看了李诺一眼,问道:“你和赵国的那位女皇,到底是怎么回事,外面怎么都说你们已经私定终身了?”  

李诺解释道:“那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不信你问伊人,她什么都知道。”  

宋伊人点了点头,说道:“这些都是赵国百姓无聊的传言,赵国女皇和他什么关系都没有。”  

她对这些谣言嗤之以鼻,在赵国的时候,她和他睡在同一张床上,知意要是和他有什么关系,她能不知道吗?  

苏青闻言,也就没有再问了。  

有伊人在他身边,他应该也不会乱来,看来自己之前是错怪伊人了。  

私定终身是假的,女皇怀了他的骨肉,自然更是无稽之谈。  

吃过饭后,李诺陪佳人和安宁散了会儿步。  

这次回来,他并没有见到凤凰。  

听安宁说,凤凰半个月前离开长安,去外地寻找新的乐师了。  

现在的凤凰,手下除了玉音阁之外,还有天音院和乐来楼,几乎垄断了长安的高端娱乐产业。  

经她接手之后,天音院和乐来楼都变成了纯粹的乐坊,但生意却比以前更好。  

长安的大小官员们,以前去青楼,还得提心吊胆的,生怕被抓去大理寺反省,如今去这几个地方,却可以光明正大。  

那里只提供听曲赏舞的服务,科举还考乐道呢,朝廷总不能禁止他们和姑娘们交流乐道吧?  

朝臣们去的多了,长安的富贵人家,各大书院的学子,也将其当成是一桩风雅之事,其中的不少乐师,甚至借此改变了命运,成功进入豪门,即便只是做妾,也有一辈子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这两天,除了在家里陪佳人和安宁,李诺还抽空去了一趟刑部。  

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刑部又积攒了不少卷宗,虽然修为进入第五境之后,处理这些普通的案件,对于修为的提升已经很小很小了,但也聊胜于无。  

另外,修改《大夏律》,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赵国的徒刑都加到三十年了,大夏的徒刑最高还只有三年,这极大的影响了他寿命的增加速度。  

兑换各家能力需要的寿命太恐怖了,李诺如今这一万多天的寿命,随便换一次第六境的修为就没有了,这个数字再翻几倍,他才能有安全感。  

赎刑的范围,也可以收缩一下。  

他并不打算直接废除赎刑,这种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皆有私心,满朝官员,都是赎刑的受益者,让他们背叛自己的阶级,可能遇到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  

即便是将赎刑向前推动一步,都是很大的进步。  

之后,可以一步步收缩,直到将其彻底废除。  

因为有赵国的经验,新的大夏律,李诺很快就改好了。  

当然,大夏毕竟不是赵国,只要女皇一道旨意,新法就能代替旧法。  

按照流程,他作为刑部侍郎,想要修改律法,首先得经过刑部尚书的同意,然后以刑部的名义,将新法递交大理寺。  

大理寺审核同意后,再交给中书省,中书省决议通过,继续由门下省审核,门下审核完成,最终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将新的《大夏律》下发刑部,此法才真正具有法律效力…  

流程虽然麻烦,但一步都不能跳过。  

刑部。  

刑部尚书今年五十岁,是除李诺和安宁之外,大夏最后一位第五境的法家,李诺之前虽然在刑部见过他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