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共处一室(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诺对眼前的女子伸出手,客气道:“六公主请。”  

通过这几日的接触,他已经得知,那位赵国女官,其实是赵国六公主。  

而赵国四皇子,是她同父同母的亲哥哥。  

赵知意走进房间,先是对宋伊人微微一笑,道:“宋姑娘好。”  

宋伊人抬起头,说道:“公主殿下好。”  

她将桌上的棋盘放在一边,为李诺和赵国六公主倒了两杯茶,随后走到一边,自己默默的看书。  

赵知意坐下之后,轻轻抿了一口茶,然后问李诺道:“那件事情,不知道李大人考虑清楚了没有?”  

这次的机会,几十年一遇,其实李诺在长安的时候就考虑清楚了。  

这一路上,他一直在等对方先开口。  

她们倒也沉得住气,明天就要到赵国了,直到现在才提这件事情。  

李诺思忖片刻之后,点了点头,说道:“希望公主殿下不要忘记当初的承诺。”  

赵知意的脸上露出喜色,说道:“李大人放心,答应你的事情,我们一定会做到。”  

李诺喝了口茶,说道:“殿下可以详细的说说四皇子的情况了。”  

一杯茶喝完,李诺已经知晓了大概的信息。  

赵国皇帝的年龄,和大夏皇帝差不多,但却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  

五大王朝的皇帝,能够享受到最顶级的资源,众多高境的医家为他所用,按理说应该更长寿一些。  

但事实是,皇帝一旦活过了甲子之龄,就会迅速的面临大限。  

相比于其他的第六境,他们的实力,来的太过轻松。  

皇家向来都不长寿,这似乎是获得无上力量的代价。  

当一国皇帝大限来临的时候,尽早的选定继承人,然后转移权力,反而能活的更久一些。  

历史上,曾经有退位后的皇帝,又继续存活了二十年。  

而越是不舍得放权,退位之后越是命短。  

半年之前,赵国皇帝就确定了让位之日。  

四位监国皇子中的一位,将会成为赵国的下一任皇帝。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四皇子在几位皇子中,处于绝对的劣势。  

他的年纪最小,朝堂的力量最为薄弱,这半年内,也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是四位皇子中最不被看好的一位。  

在这半年之内,他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政绩,同时尽量多的获得朝中重要官员的支持。  

要想帮助四皇子争位,李诺的主要工作,也要围绕这些事情展开。  

从表面上看,其实帮助赵国另外三位皇子,会更容易成功。  

但正是因为四皇子处于劣势,一旦他成功登基,从他身上获得的好处也越大。  

李诺看着赵国六公主,说道:“我会尽力而为的。”  

赵知意对他行了一礼,说道:“拜托李大人了。”  

送走她之后,李诺回到房间,继续和伊人下棋。  

她偷偷挪动的两个棋子位置,李诺也当做没看到。  

两人下棋是有赌注的,她输一局,就要为李诺洗一次脚,李诺输一局,则要为她洗一次脚,李诺觉得他怎么都不亏,所以输赢都无所谓了。  

这一局,李诺当然不出意外的输掉了。  

宋伊人在她面前的小本子上,又开心的添上了一笔。  

这几天虽然都是在船上,哪里也去不了,但她并不觉得无聊。  

她甚至偶尔会想,如果永远不回去就好了…  

李诺见她许久都没有动作,抬头发现她拿着棋子,俏脸含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轻轻敲了敲桌子,说道:“该你了…”  

第二天一早,一行人终于来到了赵国都城。  

迎接他们的,是赵国鸿胪寺的官员。  

大陆上的众多国家,在朝廷的大体架构上是相似的,中央官制都是三省六部制,只在细微之处,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  

包括李诺在内,大夏这次一共派出了十五名使臣。  

他们主要负责在两国朝廷之间传递消息,以及维护大夏国民在赵国的合法权益,一些大夏的商人,如果在赵国遇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找使臣解决。当然,这是基于大夏和赵国的友邦关系。  

一些国家的使馆,除了会在暗中搜集相关国家的情报,还会进行一些隐秘的间谍活动。  

十五位使臣,被安排在专门的使馆。  

这里毕竟不是大夏,使馆的条件是有限的,只能保证每一位使臣一个房间,如果有带妻室的,可以申请一个小院子。  

除了李诺之外,没有一位使臣是带女眷的。  

虽说朝廷允许带妻子一起出使,但许多使臣,都将这次出使当成难得的放纵机会,自然不愿意受到约束。  

一位赵国鸿胪寺的官员,带着李诺和宋伊人来到一处小院,说道:“大人,夫人,这里就是你们的住所了,如果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开口,我们会尽快为你们添置…”  

他看着这对年轻男女,心中不由感慨。  

到底是年轻夫妻,感情就是好,这位大人就连出使都要带着娘子。  

那些中年官员,刚刚放下行李,就结伴去外面快活了。  

李诺并未纠正这名官员的称呼,微微一笑,说道:“辛苦大人了,如果需要什么,我会向使馆申请的。”  

他在鸿胪寺当过差,很清楚这些流程。  

那官员拱了拱手,说道:“这里已经打扫过了,两位一路舟车劳顿,好好休息,本官就不打扰你们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