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聚众声讨(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宋府。  

李诺看着法典上出现的一幅新画像。  

那是一名面容清癯的老者。  

他拿起笔,随便在纸上写了几个字。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不同的笔体,相同的是看起来都十分赏心悦目。  

如果要改刑律,还真没那么容易,起码要递交三省讨论。  

但这种治安条例,只是父亲写几个字,盖个章的事情。  

大理寺拥有这项权限。  

别说大理寺,就算是地方县令,在管辖范围内,也有这种权力。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长安是大夏国都,代表着大夏的脸面,随地吐痰,既不文明,也不卫生。  

科举在即,各地学子齐聚长安,为了展现大夏国都的良好风貌,临时抓一抓卫生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可惜,书法还是没有转化成永久技能。  

抓的人远远不够。  

李诺叹息了一句,看着纸上的几行字,心中不免浮现出些许困惑。  

他其实一直有这样的困惑。  

明明是另一个世界,大部分的历史,都和他所熟知的世界不一样,但也有很多东西是一脉相承的,比如诸子百家,又比如书法字体,甚至是文字和语言…  

就好像一个世界,是在另一个世界的基础上构造的。  

他显然不可能想明白这个问题,李诺干脆不再去想,将这张纸揉成团,丢尽纸篓中。  

房间里很安静,只有李诺一个人。  

距离科举没几天了,包括娘子在内,整个宋府都在刻意的为他创造安静的环境,四叔夫妇甚至专门叮嘱慕儿,不让她来打扰他。  

和宋府的安静相比,清风书院大门口,却十分热闹。  

魏先生被抓进大理寺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书院,闻听此讯,整个书院骤然炸锅。  

大理寺是什么地方,那是大奸臣李玄靖的地盘,被大理寺抓进去的人,九死一生,大理寺的天牢里,不知道谋害了多少忠良。  

而魏先生,是清风书院的先生,一生高风亮节,不知为大夏培养出了多少栋梁。  

虽然不知道大理寺为什么抓他。  

但他们相信,魏先生一定是无辜的。  

他必然是遭到了李玄靖的迫害。  

得到这个消息,清风书院的学子们无不义愤填膺。  

长安书法界也震动不已,魏询的朋友,弟子,也都开始在书院门口聚集,共同为魏先生鸣不平。  

起初人少的时候,他们还对大理寺,对李玄靖抱有一丝畏惧。  

但当聚集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心中的那份恐惧逐渐消散,然后转变为愤怒。  

儒家弟子,应有一身浩然正气,遇到不公之事,当勇于站出来,不对权势屈服。  

“我们一起去把魏先生救出来!”  

“我要去大理寺抗议,谁愿意一起前往!”  

“我去!”  

“我也去,有本事就把我们全抓起来!”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立刻得到无数人的响应。  

众人开始浩浩荡荡的向大理寺走去,数十人的队伍,占据了整条街道,声势浩大无比。  

街道上的百姓们,远远的看到这一幕,纷纷退避。  

不知道这些书院学生怎么了,好好的怎么又上街游行了。  

虽然还不清楚事出何因,但每次当他们摆出这种阵势的时候,朝中就有官员要倒霉了。  

这些书院的学生,代表着大夏的未来。  

他们一旦闹起事来,哪怕是朝廷也得退让三分。  

这也是他们唯一拥有特权的时候。  

等他们高中为官,就知道循规蹈矩了。  

科举将近,长安汇聚了无数的学子。  

许多人见此阵势,纷纷上前打听。  

在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不少非清风书院的学子,也都加入了进来。  

人群一路前行,一路扩大。  

如此浩大的声势,早就惊动了巡街的禁卫。  

虽然禁卫的职责,就是维护长安稳定,但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他们也不敢阻拦,只能立刻将此事上报。  

中书省得知此事,高度重视,中书令兼右相大人第一时间做出指示,要求长安县衙、京兆府迅速查清事件缘由,严肃追究相关责任,耐心安抚游行学子情绪,妥善处理问题,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从清风书院到大理寺,不长的一段路,原本数十人的队伍,已经扩大到数百人。  

以魏询的几位弟子,以及清风书院的学生为主,大理寺的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放了魏先生!”  

“放了魏先生!”  

他们没有闯入大理寺,而是静坐在大理寺前,整齐的喊着口号。  

路边的某处茶楼,二楼雅间之中,几道身影饶有兴趣的看着下方的一幕。  

魏先生被抓,同样出乎了永寿侯等人的预料。  

他们没想到,李玄靖连书院的先生都敢抓。  

这也恰恰说明,他们此举,正好掐住了他们的父子的要害。  

永寿侯问道:“这些学生,是你们谁让人煽动的?”  

几人闻言,纷纷摇头。  

丰阳侯笑道:“李玄靖的仇人这么多,是谁煽动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惹上了这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看他怎么收场…”  

此刻,大理寺内。  

大理寺卿衙。  

几道穿着官服的身影站在堂中。  

在场几位,都是一部巨擘,身为长安县令的裴哲,只能老老实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