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落后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妖狐网,“中原响雷”VS“SAI”的第一局棋正式开始。  

一开局,双方都很谨慎,因为有五分钟的保留时间,双方都用这有限的时间彼此试探!  

陆哲布局走了两连星!对手则是星小目,陆哲第五手想了一分钟,按照AI的优先级,小目是肯定要挂角的,但是陆哲最终选择点“三三”。  

这一步是当下认知中最“业余”的走法,而陆哲选择走这个定式,其实也是对对手的尊重。  

不知道对方的实力,就不能太轻视!毕竟这不是一盘彩棋,而是数万观众翘首以盼,呐喊助威的对局。  

这个时候陆哲已经开始收“情绪值”了,既然是一盘不能输的对局,陆哲还装什么呢?拿出自己的全部实力,“不拘一格”的赢棋。  

走了一个三三定式之后,陆哲二路扳的时候,对手没有脱先,而是退了一步。  

这一步以当下的围棋理论好像是必然,但是AI时代,这就是明显的缓着!  

陆哲再爬一个,对方先退了,现在也没有可能让陆哲扳起来,就再退一个!  

陆哲没有任何犹豫,挂对手的小目,AI几乎不走高挂定式,所以陆哲肯定是低挂。  

对手稍微考虑了一下,来了一间高夹,看到这一手,陆哲笑了!  

他倒不是觉得这里面彼此都藏了飞刀,而是对手下这一手夹,陆哲就能很清楚准确的判断出对方的棋风或者说是心态。  

围棋又称“手谈”,双方不用言语交谈,而通过围棋自然就能对话。  

对方14手高夹,体现了积极好战的心态?陆哲想的对方应该是对这個变化熟悉,恰好他在里面藏了刀!  

但是这个定式很多内容其实已经被AI颠覆。  

如果对手真藏了刀,那陆哲可以永远保证他比对手多一把刀!  

陆哲走了一步单跳,白16手小目的子四路飞必然。  

陆哲17手一间反夹过去,继续考验白棋。  

白棋18手考虑到保留时间用光,他走了一步“跳”?  

陆哲微微蹙眉,他感觉这个对手今天好像有点放不开,夹击是积极的姿态,可是18手的跳,又让人觉得是寻求妥协的招法。  

表面上看这里面没有问题,但是在高手眼中,这里面有非常细微的东西存在。  

陆哲忍不住想“SAI”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棋绝对是千锤百炼的功夫,怎么会有这么微妙的感觉呢?  

陆哲没有走棋,而韩国研究室,洪振山发表了自己的第一个看法:“洪基哥紧张呢,毕竟在老师的书房下棋,他想把棋下好!”  

李东阳道:  

“越是这样的心态,往往越会束手束脚,其实没有必要,应该发挥自己的风格!”  

曹玄道:  

“这也是一种考验!要想成为伟大的棋手,一定要克服一切的心理障碍!今天不算什么,倘若这一点障碍都不能克服,金洪基就不可能夺得世界业余竞标赛冠军!”  

陆哲19手三路托,走出一个传统定式的变化,白20退,黑21粘,22冲!  

23手就是AI颠覆人类思维的一手了。  

传统走法都是三路长一个,白棋粘上,一般认为这个变化白棋外面虽然有点重复,但是割掉了黑棋一颗子,外面又铁厚,应该是白棋不错的变化。  

但是…  

AI走出了不可思议的一挖!  

这一挖以前职业棋手研究的结果是对黑棋不利,因为白棋有滚包的手段,黑棋很难受,这种“丑”棋形是职业棋手的大忌。  

然而AI认为滚包之后,黑棋意外的优势,如果白棋吃黑棋三子,胜率直接接龙。  

陆哲没有任何犹豫,23手,挖!  

“哎呀!业余,这一手体现了华夏人对这个变化的生疏!”洪振山脱口道。  

曹玄也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他当然不会赞同这一手,像这样的老定式都是印在他脑子里的,挖的变化有多么的不利,这都是职业研究总结的定论,没有争议存在的东西。  

不过曹玄也不奇怪,业余棋手嘛,总会犯错误,棋局还早,就看后续这个黑棋有什么手段。  

白24,上打!  

这一手一走出来,洪振山用力的一手打在沙发上:“洪基哥…我的天,怎么可能会走这一手?这太夸张了,完全不是他的风格…这一手亏了!”  

白棋放弃战斗,那陆哲自然就粘了,能挖一手,白棋外面比刚才差太多,而黑棋角部则是丰满很多,差别很大,陆哲没有不满之理。  

当然,白棋抢到先手挂角,这是对手的权力。  

下到了27手黑棋小飞之后,双方的保留时间都用完了,后面就是30秒一步的快棋了,有两次超时的机会。  

双方你来我往走到了81手,陆哲打入!一场战斗这才姗姗来迟!  

此时金洪基感觉对对手的情况掌握得差不多了,首先对方肯定是业余棋手,因为就算是思维最开放,最前沿的韩国其他,也不可能走出这种不可思议的棋路来。  

对方这种棋一定是在绿林中杀出来的,属于标准的“野”路子。  

既然他判断陆哲是野路子,他就特别小心应对,没有按照之前自己的棋风走,因为“SAI”的棋其实最野蛮,曹玄被认为是快枪,招法华丽多变。  

而“SAI”就是一柄重枪,一柄枪重达千斤,就靠一股蛮力舞得虎虎生风,在职业领域他不能吹牛,但是在业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