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战斗开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计其数的妖兽和野兽,已经冲到城墙外面。  

在最前面的是那些普通的野兽,就是普通的野鸡、野鸭、野猪、野狼等野生动物,它们被驱使在最前面成为了炮灰。  

大量的野兽冲到了护城河里,几分钟时间就把护城河填满了,即使军队消灭了一部分也无济于事,野兽的数量太多。  

士兵用机枪扫射,大炮也不停地发射炮弹。  

野兽的尸体逐渐堆积起来,在城墙面前筑起了一道,由尸体构成的缓坡。  

这道坡的高度逐渐升高。  

一米…  

二米…  

三米…  

五米…  

八米…  

不到20分钟,野兽尸体就把10米高的城墙外围填满,形成了一个从下而上的缓坡。  

苏阳看着野兽被驱使,就感觉这后面一定有强大的大妖在指挥。  

最前面的都是普通野兽,这些都是炮灰。一方面让人类失去城墙的优势,一方面大量消耗人类的武器弹药。  

这一定是智慧生命才能做到的,这让他想到了在蜂花谷秘境中,妖兽突然被指挥的场景,总觉得今天的战斗可能会有麻烦。  

当野兽的尸体,堆到与城墙同样高度时,远处开始出现了普通妖兽,数量多得无法统计,反正看过去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  

对付这些普通妖兽,热武器还是能起很大作用的。  

在指挥官的指挥下,城墙上几乎所有的热武器都启动了,顿时炮声隆隆,手雷、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这个阶段,是军队能起最大作用的时间,等到一级妖兽出现时,普通子弹几乎就没有作用了。  

很快,在野兽的尸体上,又堆满了普通妖兽的尸体。  

虽然军队取得了巨大的战果,没有让这些普通妖兽冲上城墙,但几乎所有的大炮,都因为过度使用而炮管发烫,不能再用。  

而且,手雷、手榴弹也都消耗完了。  

在大炮的声音停下后,远处又有一只妖兽队伍赶过来。这是一只以一级妖兽为主,中间还有二级妖兽的队伍,总数至少有500只。  

苏阳看了一眼镇长,镇长何强并没有让他们出手的意思,他就继续观战。  

武者协会的二级武者带着一级武者的小队这时成了主力,虽然人类占据了城墙的优势,同时人类还有兵器宝甲的辅助,个体优势明显。  

但在数量上,妖兽的数量是人类的四五倍。  

好在这时的一二级妖兽,还是采用的添油战术,并不是一拥而上。否则人类的队伍早就垮了,人类还是以智商的优势缩小了双方差距。  

苏阳就此判断妖兽的指挥官,距离南陵城应该较远,只能掌握大方向,比如哪只队伍先出发,哪只队伍后出发等,但还不能做到,像当初蜂花谷秘境那样,指挥到个体妖兽的战斗。  

这时镇长根据现场情况,已经安排东西城墙的部分武者过来支援,因为妖兽并没有攻击那两个方向。  

看起来,随着时间的推进,战斗的形势正越来越对人类有利,因为妖兽没有出动3级力量。  

这时,天空中飞来一群妖兽,数量不多,只有几十只,也只是一级妖兽,但这给南陵城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有些武者把事先准备好的,十几张硬弩瞄向了空中。就连三级武者每人都拿到一把长弓,配有长箭。  

武器虽好,但苏阳平时没有练习过射箭。只能用蛮力把弓箭射出去,准头非常地差。  

眼看妖兽的空军,就要到达城墙的位置,同时东西两个方向的支援队伍也在靠近。  

突然!  

“轰隆,轰隆,轰隆…”  

几声巨响,苏阳脚下的城墙竟然垮塌下来,大量的武者飞速从站立的位置逃开,苏阳也是快速跳到旁边的城墙上,没有受到伤害。  

但很多的普通士兵和一些准武者却没有能力逃脱,被埋在城墙下,大量重武器也被震坏或掩埋。  

这是开战以来,人类一方损失最大的时刻。  

与此同时。  

在天圣小区大门外,出现了一支全身黑袍的队伍,有十多人。  

小区的保安立即上前询问,但被这些黑袍人直接无情击杀,然后黑袍队伍冲进了小区。  

天圣武馆馆长王刚,马上收到了小区被进攻的消息,并立即通知了苏阳。  

苏阳这时也无法离开,只能希望避难所能多坚持一些时间。毕竟,武馆还是安排了武者进入避难所进行保护了。  

城墙被炸开一个十多米宽的豁口,妖兽也不再走城墙,而是直接向这个豁口冲过来。妖兽的空军没有直接进城,也是向这个豁口冲过去。  

苏阳看见这个情况,认定了有邪教人员在通风报信,让妖兽知道即使妖兽空军进了城,也不会有收获,因为普通人都进了避难所,他们最多摧毁一些建筑而已。  

从客观上来说,有了这个豁口,对人类反而更为有利,所有的人类武者只要守住这个豁口就行。  

镇长这时发出命令,要求所有三级武者参战。  

苏阳看向正在进攻的妖兽队伍里面,有几只原来只有二级气息的妖兽,突然气息爆发,成了三级妖兽。  

苏阳数了一下,有5只三级妖兽。当然,如果还有收敛气息的他就不知道了。  

人类这边,镇长、武者协会会长、武安局局长、天圣武馆馆长还有苏阳都是三级武者。  

军部的雷天强也是三级武者,但他应该在50公里外的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