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完全体车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操作!  

“没赢就算不上厉害。”  

林向北淡淡的回了一句,面对这些夸奖跟恭维,看不出一丁点骄傲跟膨胀的态势。  

说实话比赛结束之后,面对全场观众高呼自己的名字,林向北内心里面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但是回到维修站,得到这一群职业车手同行的称赞,他却又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难道这年头就连失败者,都值得兴高采烈的庆祝了吗?  

可能对于中国赛车来说,能展现出跟f1世界冠军一战的实力,就已经足够出色,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但是对于林向北来说,输了就是输了,没有任何理由可言,更不是什么值得庆祝跟骄傲的事情。  

今天自己站在国内鸟巢主场,观众跟车迷们不在意失败,可以给自己安慰掌声。未来站在异国他乡的赛道上,还会有人在乎这些失败的理由吗?  

答案是否定的,林向北从来都没有把自己定位成赛道“陪练”身份,看着别人成为胜利者,他想要成为的是那个聚光灯下享受胜利的主角!  

“你还真认为能赢巴顿?”  

韩涵听到林向北的回答,脸上表情有些古怪。  

赛前各种加油打气,更多是一种惯例跟期待,没有人会真的认为,林向北可以战胜巴顿。  

哪怕韩涵身为林向北的“队友”,他始终也没有抱过这种想法。  

林向北这家伙却像是当真了,难道他赛前真是抱着战胜巴顿的想法,去跑这场比赛的?  

或者简洁一点说,林向北赛前就认为自己能赢?  

“赛前没信心,但跑的过程我认为自己能赢!”  

林向北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光芒,完全没有从赛车刚下来时候的失落跟沮丧。  

这场跟巴顿的对决,要说给林向北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那绝对不是什么赞美、鼓励,而是必胜的信心!  

赛前的林向北,远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自信跟狂妄,甚至大幅度落后的时候,他脑海中都出现过上辈子很多弱懦的回忆。  

当时当做出了,用全速漂移去追赶巴顿的决定,并且能咬住对方。那一刻林向北的心态,彻底的发生了一些改变。  

我不再是那个被淘汰出局的f1试车手,而是这个世界中国的天才车手林向北!  

韩涵看着林向北眼神中闪烁的光芒,他突然明白林向北为什么会越跑越好。  

一名车手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能赢,那凭什么去战胜对手?  

roc国家杯的赛事还在继续,就如同历史轨迹一样,总决赛依然由英国队对战德国队。最终舒马赫跟维特尔的组合,以2:1的战绩赢下比赛,拿到了roc国家杯的三连冠。  

颁奖仪式上,林向北远远的看着舒马赫跟维特尔登上最高领奖台,享受着全场如同雷鸣一般的欢呼跟掌声,眼神中隐约有种羡慕。  

旁边的李文峰看到这一幕,更是把羡慕给写在了脸上。  

“向北,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今天一样。”  

李文峰喃喃的问了一句,相比较之前在港岛短道拉力赛那种简陋的领奖台,数万人的鸟巢国家体育馆站上顶点,这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这才叫世界冠军!  

“快了,不会太久。”  

语气中透露着一种坚定,林向北相信很快就会有一天,自己跟李文峰,也能如同舒马赫跟维特尔那样,站在最高领奖台上!  

赛后的媒体采访林向北没有参加,甚至就连第二天的roc国家杯车手组“王中王”对决,林向北都没有留在现场观战。  

因为国家组赛事结束后,林向北就率领着团队成员,马不停蹄的展开了雪地模拟训练。要知道现在距离亚太拉力锦标赛开赛,只剩下最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而且拉力赛事需要提前一周到达分站地点,其中包含了两天的实地勘察,也就是勘路。一天的机件检查,以及三天的正式比赛时间。  

所以扣除赛前准备的一周,林向北真正剩下的实际训练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天。  

而雪地赛道对于林向北而言,绝对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因为他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赛道环境。  

但是亚太拉力锦标赛的揭幕战,就放在了日本的北海道札幌地区,此刻同样也是处于寒冷的冬季,已经被大雪给覆盖。  

这也就意味着,林向北必须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掌控雪地赛道的跑法,否则他揭幕战就会遭遇滑铁卢。  

所以没得选择,林向北必须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努力提升自己。  

不过在roc国家杯结束后,林向北还是给冯冰蔓打了一个电话。现在正式比赛已经来临,需要她这个车队“经理”或者“领队”的身份上场了。  

因为拉力赛事并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的那样,到了分站赛事点跑就行了,而是需要跟赛事组委会进行详细的沟通,确定每一个赛事节点的时间信息。  

拉力赛有很多转场的普通公路赛道,并不是你开的越开越好,相反提前到达的处罚,可能比超时还要严重,这就意味着你在路上开超速了!  

这些东西团队里面目前没有人合适,林向北跟李文峰是车手,不可能把精力放在跟赛事组委会沟通上面。老酒鬼算是比赛工程师,他需要制定赛事策略,也没时间做这种事情。  

至于乐仔、牛哥是技术人员,很明显不太适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