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不再畏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观世音已是准圣,如今的孙悟空他们哪是对手。  

而且观世音这些年来还炼了一轮一铃,如电,来去无形,金铃摄魂,惑人心志。  

打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上,打的孙悟空一个踉跄。  

观世音有些嘲弄的看着孙悟空四人:“你们竟然狂妄到敢对我动手。”  

观世音手一挥,孙悟空四人几乎瞬间便被打入大地。  

金铃响起,若风吹屋檐,清脆悦耳,但是落在孙悟空四人的耳中却恍如惊雷。  

铃声刺入灵魂,佛音也直接在四人的灵魂中响起,佛门有门神通可以渡化众生,被渡化者便成了佛教护法,曾经的阿修罗众便是这般来的。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观世音不比圣人,但是观世音如今修为大进,观世音的声音也充满了蛊惑。  

佛光照耀,四人觉得自己的身子都暖洋洋的,脑子里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们,不如彻底信了西方。  

李渔,沙僧和孙悟空都呆呆的盘膝运功抵御佛音的袭扰,反而是猪八戒显得比较轻松。  

猪八戒开口道:“我拜唐僧入佛门,不爱娇娥悟红尘,春风何能空抚柳,无尽相思在梦中。”  

“菩萨,我不信佛,只信师尊。菩萨,我心有一念,未见她面,不入灵山!”  

“菩萨,你能奈我何!”  

猪八戒仰天大笑,猪八戒挥动钉耙,那肥胖的身形如今瞧去却完全是英雄气概。  

九齿钉耙一划,无数罡风都被搅碎,这毕竟是圣人亲手锻造的兵器,观世音也得认真对待。  

佛音顿时减弱了许多,孙悟空大喝道:“我不服!”  

这是一声迟来的怒吼,不服他生来便是棋子的命运,不服天庭对他的摆布,不服佛教对他的镇压。  

孙悟空再次挥动金箍棒,沙僧李渔也飞上天穹。  

取经是一次苦难,但何尝不是他们四人的救赎,回到东土,他们四人都大为不同。  

他们,不再畏佛!  

九曲黄河阵中,黄沙漫天,数十位佛陀都不得脱身而出。  

数十位佛陀中最弱的也是大罗巅峰,其中不乏半只脚踏入准圣的。  

南无海德光明佛开口道:“以前我曾问师尊,彼岸在何处。师尊笑曰:以身做舟,渡尽尘世,方见彼岸。”  

“尘世难渡,吾苦修多年仍未见超脱,如今只得以身做舟,愿渡诸位出阵。”  

南无海德光明佛口诵佛经,有红莲真火在他身上燃起。  

在烈火之中,南无海德光明佛手捏莲花印,莲花的根扎在南无海德光明佛身上,莲花却开在空中。  

花开现桥,可渡虚空。  

“只你一人可不够。”南无慈力王佛,南无贤善佛,南无广主严佛来到南无海德光明佛身边。  

“曾见地藏入地府,今我四人入轮回,也算死而无憾了。”四位佛陀大笑着燃尽了自己。  

纵然是佛也有私心杂念,纵然是佛也不能真的无惧生死,但是总有那么几位佛陀愿为佛教舍去一切。  

他们相信佛教能为世间带来超脱,为了佛教的存续,他们愿意牺牲自己,因为他们相信未来的佛可以救世,舍去一切,只愿未来之人能看见彼岸。  

轰隆隆的惊雷连绵不绝,乌云更密了,天上的血雨也下的更大了。  

有佛,陨了!  

数十位佛陀踏上金桥走出大阵,佛陀无泪却也知悲,数十位佛陀一起招手。  

佛说慈悲,但是这时这漫天佛光却尽显肃杀。  

六耳周身佛光浩大,十二品金莲不愧是佛教至宝,哪怕只有三品,六耳也比他们更像佛。  

六耳开口道:“你们的心乱了,佛不应如此,西方之佛难得自在,不如来我净土寻那逍遥如何?”  

“你这伪佛,也敢说教。”  

数十位佛陀一起高声道:“佛说,末世之时,诸天寂灭,万灵成空。”  

“佛说,末世之时,唯佛长存,当灭世间一切罪,当扫世间一切恶!”  

数十位佛陀的声音汇在一起有种奇特的魔力,不仅声传天地,更是十万里之内的天地都隐隐与之相合。  

以长安为中心,天地灵气缓缓消散,便连天地间的光也开始一点点的变淡,阴森恐怖的气息开始出现在长安城中。  

末世未至,但佛心中生怒,愿演末世之景,灭尽此间生灵。  

信伪佛者,当诛!  

佛,真的怒了!  

数十位佛陀合力,六耳也无比慎重。  

青龙玄武出现在六耳身边,云霄也连忙帮忙。  

不过碧霄琼霄却未动,碧霄叹道:“这是我等的大阵第一次被圣人以下的人破了,是我们布阵的次数太多被人瞧出虚实,还是其他的缘故?”  

琼霄答道:“怎么不是你我修为太低的原因?”  

碧霄点了点头,诸多同门相继迈入准圣,她们却还被卡在大罗。碧霄两人对视了一下,两人齐声道:“我等乃是圣人弟子,我等占据瀛台仙岛。”  

“曾听师尊讲道,也曾见师兄演法,活过悠悠岁月,见过不周倾倒,历过封神大劫,仍未能窥破准圣之秘。”  

“你我实在是无能,便在今日,便在今时,当入准圣,当惊世人。”  

在这虚空之中,碧霄琼霄,要入准圣!  

百万比丘揭谛合成一阵,阵中这时出现一金莲,莲花只有九品,正是西方教的立教之宝。  

百万佛教弟子对着莲花而拜,无数弟子的法力汇入金莲之中,同时有无数信力潮水般涌入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