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好久不见(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吴主编讲话劈头盖脸,杨还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勇气拿这篇稿子过来,先被他训得有脾气了。  

“吴主编,这篇稿子质量真的很高…”  

吴主编说:“质量高?60万字,你看完没?”  

“没…”  

“没看完你就敢说质量高?”  

杨有苦难言。60万字,审稿会开完了他都看不完。他要是有时间看完,那还用得着提前跟申主编打招呼吗?  

吴主编又说:“我一听60万字就觉得蹊跷,什么文得写到60万字?又不是写网文,我们社的稿费标准在业界属于一流标准,这60你确定从头到尾无一赘笔?你确定这个作者没有骗稿费的成分?”  

申主编终于坐不住了:“吴主编,你说的这都是莫须有的事情!”  

吴主编倒是没有接着杠,马上说:“好,那我不谈莫须有的事情,就说实际问题。杨我问你,60万字如果拿来连载,需要多少期才能出完?”  

杨说:“如果每期两万,需要就是30期,如果每期三万字,那就是20期。”  

“要多久?”  

“两到三年。”  

吴主编问:“我们杂志每期的额定页数是多少?”  

“100页到150页。”  

“每页多少字?”  

“一千到一千五百字。”  

“每页的印刷成本是多少?”  

杨沉默了一会儿:“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吴主任说:“我告诉你吧,每页的成本是一毛二分五厘。我们杂志的发行量是8万册。如果按照你说的每期登三万字,那就是20页,每个月,这篇稿子的印刷成本就是20万!接下来两年里,每个月都是20万!  

“这就是我们很少给新人连载机会的原因,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每期总共就那一百页,你上得多了,别人上得就少了,每期都连载你的,多容易出问题?何况你还要连载两年,这中间多少出岔子的空间?”  

吴主编说完,连杨都动摇了。他知道吴主编说的是正确的,他自己的反对就证明了到时候会有多少阻力。  

申主编开口了:“吴主编,你这是只算小账,没有算大账。”  

吴主编明显不服:“那你说说你的大账是什么?”  

“其一,王子虚虽说现在还是新人,但只要他这篇作品发表了,他就不是新人了。”  

吴主编马上抗议:“你这是抬杠!”  

“听我说完。”申主编举起断他,“我看过这部作品的开头,我能看出来,这是一部十分有野心的作品。它的潜力可能大到我们难以想象,一旦发表,这位作者肯定能够堂堂正正地走进文坛视野,你刚才顾虑他是新人,我觉得没必要。”  

吴主编冷笑:“这是其一,其二其三呢?”  

“其二,如果我们不发他这篇稿子,他会拿到别的杂志发,如果是在规模比较小的杂志发表,影响力肯定就不大了,甚至有可能会被埋没。你应该知道《平凡的世界》的事吧?”  

吴主编反对:“这只是对那个作者的好处,对我们自己呢?对我们的杂志有什么好处?”  

申主编说:“你这话就太狭隘了。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作者,如果他这部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能够鼓舞多少和他一样的作者?我们能够吸引到更多优秀作者的投稿,建立更健康的创作土壤,这是润物细无声的好处。”  

吴主编不停地摇头,显然申主编并没有说服他:  

“你畅想的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这部作品真的能够如你所说,获得巨大的成功,如果是反过来呢?我们会引起诟病的!甚至如果只是反响平平,我们都落不到好,还会被人嚼舌头根子。”  

“够了。”  

旁听两人吵了半天,总编终于发话了。  

“吴主编是对的,但是,申主编也是对的。”  

总编前半句话出来,杨差点心脏骤停,等听到后半句才好一点。但还是满脸疑惑。  

总编又道:“这部作品会获得怎样的成果,应不应该登上长篇连载,取决于它本身的质量。我看了开头,不错,但后文是否也一样不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长篇连载毕竟是持久战,和一口气登出来不一样。必须每况愈高,才能让读者服气。后文如果没有更胜于前文,哪怕质量保持一致,读者都会审美疲劳,时间一久,前文都忘记讲什么了,最终口碑一泻千里。”  

申主编有点紧张:“那您的意思是?”  

总编站起身来:“那就审完它再决定要不要登。把目前没有出外勤的编辑都叫过来,手里的活儿先放一放,集体来看这部作品!我们争取一周之内看完,到时候再来讨论,要不要刊登这部作品!”  

申主编的表情明朗起来,兴致勃勃地应道:“好!我这就去叫!杨,去拉个讨论组,把稿子集体发下去讨论!”  

吴主编抿紧嘴唇,一言不发,看上去十分难受,却没法说什么。  

杨走出总编室时心率依然居高不下,组好讨论组,把60万字的稿子打包甩到组里,聊天框上马上热闹起来。  

“好久都没有集体研讨稿子了,这次又是谁的稿子?”  

“哇,杨编又接到一个现象级的稿子,要起飞了。”  

“你们可以打开压缩包看一下,我只能说,顺利登上杂志的可能没什么特别的,但上会专题研讨的一定都有点东西。”  

这条消息是社里资历最老的候编辑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