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共时性(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沛霖所谓的“半壁江山”,就是南大的图书馆。  

去图书馆可以抄近道,穿过小树林爬上璃伽山,从山脊上直插过去,就到了南大图书馆。如果不是有赵沛霖这个土著带路,王子虚不可能知道这条小路。  

璃伽山也是个历史文化胜地。一路上赵沛霖给王子虚指指点点,这里是郭沫若故居,这里是郁达夫旧园,这里是闻一多小筑。  

两人走到山顶,不由自主同时停下脚步,四周老树枯藤,林间松风,抬头可见天空被层层叠叠的针林割开,像一方圆井,井口天空碧蓝如海,澄明似镜。在层林掩映之间,山下琉璃彩色瓦顶的校舍时隐时现。  

王子虚不由得感叹道:“人杰地灵。”  

赵沛霖目光傲然:“地灵人杰。”  

王子虚说:“自是人间风流场。”  

赵沛霖说:“肯纵我辈恣轻狂。”  

两人相视一笑,紧接着,王子虚一低头,看到在某块大石头的夹缝之间,赫赫然躺着一只用过的安全套。  

一时间,气氛变得有些安静,两人双双汗下。  

“贵校的校风颇为…自由。很有…呃,很有先秦时期的风气。”  

“咳咳…本校游客颇多,来赏花的人素质参差不齐…”  

赵沛霖不好意思地清了清嗓子,干净利落地把锅甩给了游客,旋即顾左右而言他:  

“来,看这边,这是我文学院首任院长闻一多题字的…”  

十来岁青少年的心脏得跟公共厕所一样,胡天胡地什么都能做出来,两人均觉晦气,一时间感觉上这一片儿的落叶都不干净了,快步离开。  

到这里王子虚曾经的记忆也苏醒了:每个大学里总有那么一片小树林承担了幽会圣地的职能,日复一日地吸纳校内空闲荷尔蒙,接待一对又一对野鸳鸯。而璃伽山显然担纲了此重任。  

…尽管这里有郭沫若、郁达夫旧园、闻一多小筑,也拦不住野鸳鸯坐在野地的石头上玩花样。  

王子虚有些后悔,自己不该走那么快,应该把那玩意儿捡走,还给先贤们曾住过的山头一片纯洁。  

赵沛霖又说,这是蒋光头之前的指挥部,闻一多辞职去北平后,他就住这儿。  

王子虚说,哦。  

想到这里,王子虚的心情总算好受了一点。那玩意儿丢在蒋光头家门口,总比丢在闻一多家门口让人好受一点。  

赵沛霖又说,后来东海沦陷,日本人又把蒋光头赶走了,拿这里当指挥部。  

王子虚说,哦。  

王子虚回头看山上,蒋光头也好日本人也罢,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的灰烬,抵挡不住正在这里汹涌澎湃着的力比多。  

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一只小小的安全套,可能就是人类繁衍生生不息历史流变的脚注。  

不过,他还是希望这些人注意点,哪怕出去开个房呢?  

两人走下山,穿过香积道,一座黄色的建筑沉默地矗立在阳光热烈的地方。  

乍看起来,这栋建筑平平无奇,和上世纪大多数其他上世纪的建筑一样,体型板正,对比起新时代的建筑有些狭小了。可细看下来别有味道:窗棂错落有致,像无数只向外求索的眼,外墙被岁月轻柔地抚摸过,石砖间浸透了沧桑。  

王子虚说:“这就是你说的半壁江山?”  

赵沛霖道:“对。”  

“每个大学都有图书馆。”  

“没有图书馆就不叫大学。”  

“中国有很多大学。”  

“数不胜数。”  

王子虚问:“那南大图书馆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呢?”  

赵沛霖说:“每年南大图书馆都会发布两张榜单。”  

王子虚说:“哦,知道,一张是馆藏图书借阅榜,一张是馆藏图书好评榜。”  

也不知是谁规定的,每年的冬至前,媒体都会发布南大和北大的图书馆书单,标题配上一些故作惊人语的词汇,变成圆角方框的链接,在各个群里面流通,哪怕是王子虚单位工作群这样和文学无关的群里,也会有好事者转发。  

人们简称这两张榜单为“南北榜”。  

王子虚很好奇人们知不知道这个词在历史上代表着什么,但人们就任性地这样叫了,他也无法可想。对于北大、南大这样的学校,民众们心中都是有不少附魅的,两座高校的学子在看什么,大家伙儿都很关心。  

这里提到了“附魅”这个词,先前他还对诗人提到过“祛魅”。“附魅”和“祛魅”,正是意思相对的一组词。  

附魅大致可理解为人们在对某样事物带有崇高滤镜,这种滤镜来源于不了解。一旦了解了,用系统化的方式解构了,便“祛魅”了。  

王子虚一开始对“南北榜”也具有极强的附魅心理,直到看到借阅榜上沈清风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就顺其自然地祛魅了。  

南北两大高校的学生们,在高中时大多都没有多少时间读闲书杂书,到了大学疯狂找补文化上丢失的这块儿,借阅榜头部通常是《思想录》《理想国》,类名列前茅的则是莫言、马尔克斯、刘慈欣这样名气响亮的书籍。  

这些书王子虚高中时就已看过了,姑且不提,沈清风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上面,和那些伟大的名字并列,让他很是有些酸。后来便不看“南北榜”了。  

王子虚摊手问道:“这两张榜,不都是媒体炒作出来的吗?”  

赵沛霖说:“有媒体炒作的成分,但如果不是邪门到家,媒体又怎么会过来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