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道理之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朝开国第一功臣,在你这个位置上,你自然不会觉得朝廷有什么问题,但是如你不在这个位置上呢?”  

“朝廷重农,这本没有错,但是陛下建农事院,甚至可以以农学入仕,这就是天大的问题。”  

“偏偏,农事院那些人,还一味逢迎天子,这几年每年都在说,他们种的稻米,每年增产三成,吹嘘说这是什么新稻种。”  

“十一,咱们幼时读书就清楚,天地俱有常数。”  

“民间老农,尚且知道爱惜地力!他们种两年,尚且知道歇息一年!”  

杜尚书袖子底下的拳头已经攥紧,他咬牙道:“难道那个狗屁农事院里的人就不知道?”  

“还有朝廷的科考。”  

“只重实务,不重道德!”  

杜尚书怒声道:“不重道德,不重圣贤文章,便无有伦理纲常,便无有君臣父子!”  

“三纲五常不存,今日你造反,他日别人也可以造反!”  

“而且事功之学,一味重利!”  

杜尚书看着杜谦,问道。  

“受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什么?”  

小人喻于利。  

杜相公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的看着自己的兄长,问道:“三兄,若是道德文章有用,旧周末年,因何天下烽烟四起?”  

“因何改朝换代了?”  

杜和被问得噎住了,他这会儿还带着醉意,于是一咬牙,开口道:“因为有人不读书!”  

这话,明显是在说当今皇帝不读书,因此重利不重义。  

这话一出,连杜谦也神色大变,他站了起来,咬牙道:“你不要命了是不是!”  

杜和话说出口,也有些后怕,他酒也醒了几分,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低头不说话了。  

杜谦站在他面前,低声道:“且不说今上读不读书,萧宪读不读书?周绪读不读书,韦全忠一家,读不读书?”  

杜和依旧不服气:“他们即便读书,也不是正经,若是真的读通了圣贤道理,便不会起兵作乱。”  

“文官便少有作乱的!”  

杜相公都被气笑了:“文官无从掌兵,如何作乱?”  

杜和低着头,不说话了。  

杜相公深呼吸了一口气,声音低沉了下来:“你我亲兄弟,三兄你跟我明说,关中世族之中,谁是主事之人?”  

杜和瞪大了眼睛:“我岂是那般小人!”  

杜谦起身,认认真真的看着自家的兄长,许久之后,才摇头叹了口气:“也不知你是还没有醒酒,还是你真的是这般想。”  

“明天你醒酒了,我再来寻你。”  

说到这里,杜相公站了起来,走到了门口之后,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三哥,默默说道:“三哥,你若现在说出主事之人,往后再熄了那些顽固愚笨的念头,我可保你依旧在朝任事。”  

“如若不然,你过了这一阵子,上书辞官罢。”  

杜相公沉默了片刻,才继续说道:“如此,我也可以保你全身而退。”  

“如你还不听劝。”  

杜相公看着一脸木然的兄长,长叹了一口气:“那你我兄弟,以后就各自一家罢。”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