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顾家六子(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因未婚妻之事,顾温被其父亲叫去了大堂,走过幽静廊道,一路而过沿途侍女仆人都让开道路,低头弯腰。  

顾温不觉得奇怪,如果房屋变成钢筋混凝土,那么他就会觉得如此做派就很奇怪。  

此刻,他心如止水,再无半分波澜。  

好似一切七情六欲都消失,一切欲念都化作虚无。  

这种感觉很舒服,他不再为了某种事情烦恼,只需要静静地眺望远方。  

脑海里开始浮现起一些记忆,好似凭空冒出来一般。  

顾家,南水世家,世代为官,经营一郡之地,远离中原纷争,历经四朝五十六帝,传承千年之久。  

可谓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顾家。  

但顾家并不算一个庞然巨物,顶多只是一个地方豪强。传承八百年更多是时刻站在半山腰,就算摔倒了也只能滚两下。  

只要不站在山顶,就很难摔死。  

过走廊,入大堂。  

古色古香的座椅四方排列,明堂之上悬挂牌匾克己持德,下方坐着一个蓄着小胡须的中年人,样貌与顾温一般无二。  

身边坐着一个风韵犹存的妇人。  

余下还有五个样貌6分相,打扮各异,气质不同的年轻男子。  

脑海里又是一缕缕思绪泛起。  

顾父,德贤皆具的郡贤,被称之为南水大儒,一家之主。  

顾母,他的母亲,一个稀松平常的古代妇女。  

顾大爱,一个温文尔雅的兄长,一个才艺双全的好大儿,未来顾家的继承人。  

顾二怒,身材魁梧,面生横肉,有着一身极高的武艺。时常在嘴巴挂着要考得武状元,当将军。  

顾三忧,气质柔弱,时常挂着忧色,却极其聪慧,通读各种书籍。  

顾四惧,身材矮小,为人畏畏缩缩。  

顾五憎,善妒,幼年被牛车碾了脚,是一个瘸子。  

这就是他的家庭,也是他的所有。  

见顾温进来,众人目光一瞬间聚焦而至,顾父面容严肃,训斥道:“六儿,你怎么又日上三更才起来,你如今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要游手好闲到什么时候?”  

“父亲还请消消气,我听闻修道之人尚清静,六弟如此性情说不定还与那郁家女子比较般配。”  

一个面容俊朗的顾大爱站了出来,三言两语便将顾父的火气压下来。  

“而且六弟一不好赌,二不染石散,只是游手好闲反而更能守住家业。历来多少家业,不怕懒人,怕勤人。”  

一旁顾二怒声如铜钟道:“父亲不如将六弟交予我,我带他练武,打天下。”  

顾三优反对道:“天下大势莫测,七分运气,三分本事。二哥有八分的本事,可连一分运气都没有,六弟不能跟你。”  

看来我在这个家还蛮受欢迎的。  

顾温入座,默不作声,听着周围人讨论朝廷又加征赋税了。  

大乾已有两百五十年,如今一副王朝末年的景象,再有连年灾害出了许多民乱。  

好在顾家远离中原,不需要参与到其中,又因物产丰富,也不太可能出现非常大规模的饥荒。顶多是发个洪水,粮食欠收,饿死一些人就好了。  

唯一的危险反而是朝廷。  

这些都不是顾温关心的,可家人却非要让他关心,时常询问他问题。  

大哥问天下苍生苦楚,二哥问时势造英雄何不起义争天下,三哥忧愁顾家何去何从,四哥惊恐不定,五哥则一直瞪着眼。  

顾温对此的回答都是:  

“关我屁事。”  

众人无奈,随后又转到了其他话题。  

近日有一个恶匪流窜南水,你们以后晚上不要出门。  

顾二怒听闻后,兴致勃勃,想要持械出去追寻一番。可奈何顾温不与他一同,只能抱憾摇头道:“六弟不与我一同,某纵然有搬山之力,也不知使向何处。”  

“听闻那恶匪身高八尺,虎背熊腰,上百官兵围剿亦能不落下风,看来定是一位武林高手。”  

顾温道:“修仙之人取人性命,拈花飞叶皆可,武功再高又有何用?”  

“什么修仙?”顾二怒困惑道:“某闯荡天下那么多年,可未曾见过拈花飞叶取人性命。最了得的莫过于一个老僧,打得我晕头转向。”  

“那老僧号称天下第一高手,当世之尊。”  

顾温来了一些兴趣,问道:“二哥口中之人如今在何处?”  

“就在城外小庙,怎么六弟来了兴趣?”  

“一同去看看。”  

顾温起身,空荡荡的心境被填入了些许名利。  

当世之尊,为何我不能当当?  

顾二怒哈哈大笑,如铁塔般的身体站了起来,勾搭着顾温走出府邸。  

“万万不可。”顾三忧念叨了一句口头禅,连忙挡在两人身前:“如今正值荒年,出了城到处都是流民。”  

“滚开。”  

顾二怒一巴掌推开顾三忧,后者重重的摔在地上。其余家人对此视而不见,亲人之间应当和睦相处,兄弟之间不应动手动脚。  

可在顾家好似稀松平常一般。  

怒火攻心,忧心再多也无用。  

“哎,三思而后行,岂能因一些小力而犯险?”顾三忧蹲坐在地上,垂头丧气说道:“有了一些力气,就自以为天下第一,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莽夫。”  

“你知晓那老僧力量几何吗?打赢了他又如何?打赢了又如何?”  

“赢了便是赢了,何须那么多道理!”顾二怒铁拳一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