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仙剑踪迹(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很快,蕴含仙剑剑意的发丝就落到了顾温手上。  

郁华传音道:“你能感知到仙剑存在吗?用你身上的仙剑蜕躯。”  

原来她一直都知道。  

顾温略感尴尬,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自己体内仙剑的缘由。  

一是没有必要,说与不说对于郁华都没有害处。二是习惯藏点东西,只要大家默认仙剑在自己身上,自己身价就水涨船高。  

同时也能够威慑一部分人。  

不过郁华知晓仙剑蜕躯也很合理,毕竟她也拥有仙人级别的实力。  

顾温收敛心绪,握着发丝沉入气海,静悬半空的仙剑残相微微发光,紧接着手中的一缕发丝消失,化作一缕白光融入仙剑残仙。  

仙剑微颤,又恢复平静。  

命格轻轻颤抖,一缕明悟生起。  

仙剑残相,成道之剑仙遗留,剑意熔炼凝实十分之一,还需九缕可化法相仙剑法相?!  

顾温愣神,他知晓仙剑残相就是剑道真解的法相,只是这个残相让他一直无解。  

帝浆可以增强法相,但是问题是仙剑残相本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帝浆一直都没有反应。如果能够凝聚法相,那么他距离仙剑就更近一步了。  

何况残相就如此强了,有了法相是不是能够伤到半仙了?  

顾温不由得产生猜想。  

因为仙剑残相就能够伤到赤羽子,她的身躯连道剑都难以破防,但在仙剑残相面前如同纸糊。那么法相是不是就能伤到半仙,如此自己是不是就可以帮上郁华?  

甚至是插手半仙级别的战斗。  

半仙超凡脱俗,可仙剑已是成道之剑,比他们更高一级。  

‘可仙剑剑意在哪?’  

顾温稍加思索,在元神的作用下,万千思绪闪过,耳目所见所闻的一切记忆都开始重现排列。  

元神一个念头,抵得上凡人思考十年。  

火云洞!  

一缕灵光闪过,顾温想起来敖汤之前是在火云洞附近,而赤翎按理来说也在火云洞附近。  

‘看来兜兜转转还是得去一趟。’  

顾温眸光微微沉,随即又舒缓开来。  

在南水闹出动静,再转头去火云洞也不算钻人兜里,也好打一个声东击西。  

脱离气海,入眼是周围人疑惑的目光。  

赤羽子疑惑道:“仙剑不是在你手上吗?”  

君衍也露出探寻的目光,他们都是因为仙剑才聚集的。当初在天泉山的时候他们都看到了顾温拔出仙剑,并且还一剑斩断了萧云逸一臂。  

还未等顾温解释,一旁郁华开口道:“仙剑有两把,类比成仙法与仙人,剑仙已经成道离开。但顾温手里依旧是仙剑,只是没有通天彻地的威力。”  

“或许等到他彻底获得仙剑蜕躯认可,就如修行成仙法圆满成仙一样,仙剑就会回来。”  

还是郁华爱我。  

顾温心底竖起大拇指,表面上不动声色,一副修盲的模样。  

对于这个解释赤羽子与君衍都没有太多怀疑,反而露出些许了然,好似早有疑惑。  

赤羽子道:“难怪你这家伙还这么谦虚,原来是仙剑只有位格,没有实质性的威力。”  

君衍摇头道:“如此也正常,一把货真价实的仙剑恐怕只有天女能够用,但天女又不会剑道真解。”  

顾温则是装模作样的摇头晃脑道:“适合又能起作用,这对我们才是真的好。假若我拿在手里而用不了,你们就没救了。”  

道爷我真的好想要一把货真价实的仙剑!  

“此间事了,我们走吧。”  

队伍多了一個神兽加入,一路上顾温不断的将灵药投喂给敖汤,期望对方能将自己的上百斤灵药全炼制成丹药。  

虽然敖汤对于这些杂草不屑一顾,但架不住顾温软磨硬泡。特别是随着对方展露越多的天赋,敖汤变得越发的宽容,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  

为了能快速吞下所有灵药,他干脆变成一头两米高的黑牛,十几口便把所有灵药吞入腹中。  

最终再变回毛驴,它道:“对了,这是玉清派天尊给你的令牌,也是你在三清道宗之中的身份。”  

一块青色令牌交到顾温手上。  

“这玉清真传弟子弟子除了异议权还有什么好处?”  

“肤浅,玉清真传身份岂是好处能够形容的?一派十几万弟子能当上主脉真传者不足两手之数,五百年换一届,从未有过超过十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殊荣。”  

敖汤侃侃而谈,他也算是道宗三朝元老,见过无数三清弟子入门与成长,其中最能引人注目的自然是真传。  

人分三六九等,而真传就是其中的最上等。  

赤羽子认同道:“这确实是殊荣,我听闻三清道宗的真传最为严格。而且只要当上了真传,未来基本都能够大乘,如今道宗两位掌教天尊当年也是真传。”  

因为她也是御剑门真传,而御剑门要求与道宗差不多。所以顾温很厉害,我也很厉害!  

顾温不为所动道:“殊荣又不能当饭吃。”  

郁华也开口说道:“我当初也没当上真传。”  

顾温不为所动的神情多了几分变化,好奇问道:“为何?”  

“因为天赋不够,真传需要二十岁之前金丹,而我当时已经过了年纪。”郁华回坦言道:“我入山门许久都只是一个普通弟子,虽然在支脉有天才之名,但比起赤羽子他们相差甚远。”  

顾温收敛不为所动的态度,神情认真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