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受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第191章受册(求票)  

邓常恩就这么被李孜省下了逐客令。  

一上午白等了。  

邓常恩从李府出来,还没等他上门口的马车,眼前就开始冒金星,身体摇摇晃晃,差点儿一头栽倒在地。  

除了饿惨了外,再就是被李孜省给气的。  

“干他娘!好心当成驴肝肺!”  

邓常恩气得牙根痒痒,嘴上骂骂咧咧。  

艾愈急忙迎上前,小心翼翼地问道:“大人,不知李大人那边…?”  

“你吃什么了,身上怎这么香?”  

邓常恩没有回答,而是望着艾愈,眼睛里冒着饥渴的绿光。  

艾愈心说,你的点好生特别,我问东你问西,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却还是恭敬地回道:“刚去食肆用过午饭,要不您也吃点儿?”  

“那还等什么?赶紧在前带路…我去他奶奶的李孜省,我一心投靠,想帮他上位,他就这么待客的?咳咳,饿得我连说话都快没力气了。”  

邓常恩一脸懊恼和悔恨。  

艾愈迟疑道:“那…献药之事,该如何是好?”  

邓常恩回怼道:“献药难道只有他一人能行?就没旁人了?”  

艾愈想了想,摇头道:“当下除了李大人外,好像旁人都不合适…万贵妃刚去世,陛下连太医院的太医都不信任,遑论一般人?或只有您亲自去试试…”  

邓常恩心说要是我能顺利见驾,哪里还需要费工夫来找李孜省?但他不能说自己不行,只能装出一副倨傲的模样,冷笑不已:“找方外人献或行不通,难道就不能换个思路?朝中那些阁老部堂,就不能去献药?”  

艾愈眼前一亮,脱口而出:“对了,还有万阁老!”  

“哼哼。”  

邓常恩轻哼一声,似乎他也是这么想的。  

因为朝中对于房中术有研究且声名在外的,万安算是头一号人物,谁说上贡丹药只能找道士?  

找万安其实也一样。  

正月二十六,乃太子成婚六礼中的“纳徵告期册封”日。  

头一天张家门口就已经准备好了幕次、制案、节案、册案等摆设,为此锦衣卫和御用监、内官监派来的匠人忙碌了许久。  

今天代表朝廷来到张家的正使乃英国公张懋,副使持节的则是华盖殿大学士万安。  

“…其日,正、副使至皇太子妃家,于采舆中取节制、书册、玉帛置于案,少候。  

执事先设皇太子妃冠服,诸礼物于正堂,八马陈于堂下。  

礼官一员先入正堂,主婚者朝服出见。  

礼官曰:‘奉制封皇太子妃,遣使行纳徵告期册封礼。’  

主婚者出迎,执事举玉帛、册案前行…  

正使于案取节及纳徵制书,副使取告期制书,捧之,以次行,主婚者后随。  

至正堂,正、副使各以节制书置于案,退立于案之左右,东西向;置玉帛、册案于制书案之南。”…。。  

这是史书上关于张皇后册封日这天的记载。  

张峦穿了一身崭新的朝服,见到张懋和万安后,毕恭毕敬地行四拜礼。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需要张玗这个太子妃亲自出面,因此宫里特意派来了十多名女官协助。  

“女官以首饰冠服进皇太子妃。  

内官进皇太子妃仪仗于中堂前。  

司礼监官进前受节册,正、副使于案取节册授之,仍前立候。  

内官二人引捧节册监官入中堂前,各置于案。皇太子妃具服出閤,女官及宫人拥护,诣香案前向阙立。  

赞礼女官赞行四拜礼,赞宣册,赞跪。  

皇太子妃跪,宣册女官取册,立宣于妃左讫。  

赞受册,赞搢圭。  

宣册官以册进授皇太子妃,妃受册以授女官,女官跪受于右,立于西。  

赞出圭、兴、四拜、礼毕。  

皇太子妃入閤。  

持节监官由正门出,授正、副使,报:‘受册礼毕’。”  

随着一套繁琐的流程走下来,受册仪式终于宣告结束,代表着张玗已正式成为太子妃,而受册后很快就将揭晓完婚的具体时间——日子仍由钦天监选定,报皇帝后才会正式确定下来。  

当张玗一身礼服受册完毕,退回内堂时已然满头大汗。  

张延龄一直守在内堂,他作为自家姐姐出嫁的总军师,负责将朝廷下发的记载礼数的册子逐一转述给张玗知晓,并指点她完成一系列礼仪步骤,虽提前排练了不知多少遍,今天依样画葫芦依然累得不行。  

“姐,很热吗?”  

张延龄见张玗回来,起身笑着问道。  

张玗接过弟弟递过来的手帕,擦了擦汗,摇头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那么多人围着,还是会紧张…我怕表现得不好,丢了咱张家的脸。”  

张延龄笑道:“姐,你不会是看到那些威风八面的大臣,就紧张了吧?你要这样想,你以后贵为皇后,你是主人,而他们则是你的臣子,以后要巴结你才行…这么一想是不是心里就好受多了?”  

张玗蹙眉:“哪里有你说得那么容易?我只是个太子妃,又不是皇后。就算是皇后,后宫不能干政,我管得着他们吗?”  

“呵呵。”  

张延龄耸耸肩,笑着道,“完成这套繁琐的流程就好了,剩下的让爹去处理,他最喜欢应付这种场面事。”  

说完,张延龄探头从窗口往前院瞅去。  

张玗抿嘴一笑,调侃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