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打起来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钱富一副便秘的样子,似乎是有难言之隐。  

顾玖皱起眉头,大胆一猜,“不会是殿下出的馊主意吧。”  

钱富连连否认,“夫人怎么会这么想,当然不是殿下出的主意。殿下还等着陛下赐亲王爵,又岂会自断后路。”  

“那是谁?敢给陛下出削爵的馊主意,不要命了吗?”  

削爵,等于是断了武将的晋升之路,断了皇室宗亲的富贵之路。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削爵,比断人财路还要恶毒百倍。  

武将勋贵和皇室宗亲知道此事后,非撕了给文德帝出主意的那些人。  

钱富悄声说道:“提议此事的人,据老奴从宫里得来的消息,不出意外应该是李侍中。但是李侍中背后,应该还有孙家。”  

顾玖张张嘴,一脸懵逼的表情。  

“李侍中?孙家?”  

钱富点点头。  

顾玖感觉不可置信,“李侍中多么精明厉害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提出这样的馊主意。还有,李侍中夺了孙家世代荣耀,取孙家而代之,书写传位诏书,孙家竟然会和李侍中合作?”  

这太古怪了。  

钱富一本正经地说道:“朝堂上的事情,没什么不可能。夫人要习惯。”  

顾玖嘴角抽抽,看着钱富的眼神都不对了。  

“削爵是针对所有有爵位的人,还是广泛撒网,重点抓捕?”  

钱富愣了下,理解了顾玖的意思,他斟酌着说道:“自然是重点抓捕。”  

顾玖了然。  

“难道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就为了对付镇国公府崔家?”  

钱富说道:“具体的情况,老奴也说不清楚。不如等过几天,情况明了后再下结论。”  

这的确是个稳妥的办法。  

大周朝,有爵的家族,没有两百,也该有一百。  

这一百个家族,身后牵涉到军政农业经济,方方面面。关系着几十万人的生计生死。  

削爵?  

呵呵!  

上下嘴皮一碰,说起来简单,就不怕翻船吗?  

今年才是文德元年,文德帝的帝位还没坐稳,心腹还没真正掌握朝堂。  

刚开局就出王炸,就不怕最后没牌打?  

要是最后留个对三在手上,那可真是要命了。  

帝国倾覆,不过是转念之间。  

削爵的后果有多严重。  

打个比方,对贵族读书人收税的难度是十,那么削爵的难度就是一百,直接下地狱十八层。  

文德帝不是个脑子进水,拎不清轻重的人。  

明知削爵后果严重,偏偏还要迫不及待走这一步棋,到底为什么?  

顾玖想不通。  

本想等刘诏回来,问问刘诏。  

结果刘诏直接来个夜不归宿。  

人就歇在城外。  

他赶回京城的时候,城门已经关闭。没办法,只能到新民县找个上等客栈住下。  

第二天一早,城门一开,就急匆匆往宫里赶。  

紧赶慢赶,好歹是赶上了早朝。  

大朝会,比平日上朝的时间晚了半个时辰。  

凡是在京城,有资格上朝的,只要没死没残,一月两次的大朝会必定要出席。  

很多人都准备了题本,要在今日大朝会上说一说要紧的事情。  

结果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绝杀。  

有御史站出来,上本提议削爵。  

削爵二字一出,朝堂震惊。  

震惊过后,回过神来,勋贵武将和皇室宗亲,立马将炮火对准了文官。  

这一切,一定是文官搞出来的阴谋诡计,文官该死。  

身为勋贵,他们身上的爵位,都是拿命拼来的。  

流了那么多血,付出生命的代价,死了那么多袍泽,好不容易有了个爵位,可以庇佑子孙后代,庇佑袍泽后人,文官轻轻巧巧就想夺爵。  

做梦!  

谁敢夺爵,他们就和对方死磕到底。  

谁不让他们活,他们也不会站在原地等死。  

勋贵武将,双目喷火,恨不得冲上去,宰了那些假惺惺的文官。尤其是那个提出削爵的御史,更是该被千刀万剐。  

比起勋贵武将的愤怒,皇室宗亲更是慌乱。  

他们读书不成,吃不了读书的苦,也吃不了当兵的苦。可谓是文不成武不就。  

他们能富贵一生,整日斗鸡遛鸟,全靠爵禄养活。  

一旦削爵,他们哪里还有富贵日子过。  

当文官,比不上那些家学渊源的官宦子弟。  

当武将,同样比不上家学渊源的勋贵子弟。  

没了爵禄,皇室宗亲在官场上,屁都不是。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形。  

所以,削爵是万万不能的。  

决不能让陛下削爵。  

朝堂上,群情激奋。  

勋贵武将联合皇室宗亲,对御史,对文官进行讨伐。  

到后来,两帮人直接打了起来。  

鞋子乱飞,官帽落地。  

“啊!谁的臭鞋子,熏死老夫啦。”  

“吃我一记三月不洗脚。”  

“吃老夫一记撩阴腿。”  

一帮文武大臣,打起架来,体统都不要了。  

头发乱了,官服乱了,脸也花了。  

象征着无上权利的金銮殿,充斥着各种味道。  

酸臭酸臭,无法忍受。  

文德帝只能败退。  

奶奶个腿,只是试探一下,就闹出这么大的乱子。  

文德帝捏着鼻子,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陛下,削爵一事不可轻启。”  

李侍中偷偷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