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赐女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和户部还干了一架。”  

顾玖抿唇一笑,“朝堂上可真闹。今年少府肯定结余了不少钱。”  

刘诏说道“少府有钱,但是父皇不会轻易拿出来。”  

这倒是。  

少府是皇帝的私库。  

除非遇到紧急况,比如赈灾,或是战争,皇帝才会动用私库贴补户部。  

平里,想从少府拔根毛,都是妄想。  

户部尚书赵大人,也很难啊连着两个皇帝都是铁公鸡,他这个户部尚书,当得很很心塞。  

“来来来,都来恭喜平阳。平阳的婚事可算定下来了。”湖阳郡主招呼着众人。  

就前几天,文德帝下旨给平阳郡主刘婳赐婚,男方是福雅公主的小儿子黄去病。  

这门婚事,去年就提过。  

没想到拖了一年,还是成了。  

平阳郡主刘婳低着头,羞涩一笑。  

看来她对这门婚事还是极为满意的。  

三下刘言十分眼。他在想,自己的婚事要拖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托皇祖母的福,孙儿的体已经大好了。”三下刘言凑到萧太后跟前,十分乖顺。  

论起孝心,在场的诸位皇子,恐怕都比不上三下刘言。  

他没差事,时间充裕。便将时间都用在了孝顺萧太后这事上。  

若是一开始,萧太后对他还淡淡的。  

如今,萧太后看着刘言,就觉着十分喜欢。  

对刘言的宠,快赶上了对刘议的宠。  

刘议不吃醋。  

他早已经认清楚,他的前程都在文德帝手中。  

所以在萧太后面前,他表现得足够大度。  

他甚至扶了一把三下刘言,“三哥的体,弟弟瞧着的确是大好了。开了年,也请父皇给三哥一点差事做。还有三哥的婚事,弟弟可是盼着早吃到三哥的喜糖。”  

三下刘言有瞬间诧异,不过他反应很快,“四弟有心了。差事不差事,凭父皇做主。至于婚事,我的体可能还要再养养。四弟想喝喜酒,怕是还要再等一等。”  

萧太后看着两个孙儿如此和睦,不由得笑起来。  

她乐呵呵的,“老三的婚事的确该抓紧了。老大不小,是时候考虑子嗣问题。你且放心,等会见了你父皇,哀家同他说。什么事都可以拖,唯独孩子们的婚事不能拖延。”  

三下刘言大喜过望,“多谢皇祖母。”  

萧太后朝刘诏招手,叫他到跟前说话。  

祖孙二人,皆是神淡淡的,没有半点过年的喜庆。  

刘诏向来面冷心冷,众人不以为意。  

倒是萧太后的态度,对嫡长皇孙如此淡漠,却偏要叫到跟前说话,  

大内,众人神色各异。  

有人不由得揣测,萧太后的态度,是否代表了文德帝的态度结果等到二下刘评上前说话的时候,萧太后的态度称得上是不满。  

萧太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即便在皇室,嫡庶之分还是要讲究的。不可因为庶长子,就轻慢了你媳妇,知道吗”  

刘评低下头,有一点点难堪,“孙儿谨记皇祖母教诲。”  

萧太后嗯了一声,又叮嘱欧阳芙放宽心。  

“你现在是双子,凡事想开一点。”  

欧阳芙抿唇一笑,“累皇祖母cāo)心,是孙媳的不是。这半年孙媳一直安心养胎,旁的事,一概不过问。”  

“如此甚好。”  

不知怎么的,萧太后一眼就在人群中瞄到了顾玖。  

“老大媳妇,你上前来。”  

顾玖几步上前,躬请安。  

萧太后开门见山,“御哥儿都已经两岁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再给刘诏添个子嗣你要是觉着辛苦的话,哀家这里有几个合适的人选,不如今晚上你就替刘诏带回去,也能替你分担一二。”  

大内瞬间静默。  

湖阳郡主尴尬一笑,“母后,今儿过年,何必提扫兴的事。”  

萧太后哼了一声,“事关子嗣,你说扫兴荒唐”  

湖阳郡主嘟嘴不满,“本就扫兴。”  

“闭嘴”萧太后轻声呵斥湖阳,“你的事,晚些时候哀家再和你算账。现在不许说话。”  

湖阳郡主委屈得不行。又偷偷朝顾玖看去,她是莫能助,帮不上忙。  

顾玖不慌不忙,“多谢皇祖母考虑得如此周到。只是要不要带人回去,孙媳哪里敢做主。皇祖母不如问问大下,他要是同意,孙媳保证没意见。别说两个三个,就算是十个八个女人,孙媳也能替大下养着。反正养个人,也费不了多少钱。”  

顾玖才不会将责任往自己上揽,直接将皮球踢给刘诏。  

事是刘诏招来的,自然该由他解决。  

刘诏从人群中走出来,微微躬,“多谢祖母好意。孙儿有小玖一人足矣,无需别的女人。”  

萧太后板着脸,显然很不高兴。  

“堂堂嫡长皇子,边连个妾室都没有,成何体统。你也老大不小,膝下才一个嫡长子,像话吗为了子嗣,你也应该多宠幸几个女人,方能开枝散叶。你放心,哀家替你准备的女人,都让太医看过,都是易生养。你领回去,明年膝下就能多添几个孩子。”  

萧太后一番话,合合理。  

开枝散叶,多子多福,属于这个年代的政治正确。  

顾玖似笑非笑地看着刘诏,半点不慌。  

萧琴儿本想嬉笑两句,被刘议拦住。  

刘议看看刘诏,又看看顾玖。心道大嫂的养气功夫越发好了。只是不知大哥会作何选择。  

若是大哥收了那几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