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气风发的阮氏三雄(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阮小二从皇宫里出来后,意气风发!  

值了!  

这么多年,全心全意地效忠哥哥,一丝不苟地为江鸿飞做事,值了!  

一说他们兄弟三人想要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哥哥就让他们阮氏三雄去灭一国,太涨脸了,太带挈他们了!  

老实说,阮小二也知道,李俊很厉害,见识不俗,胆大心细,能力比他们阮氏三雄强得多,江鸿飞让李俊去负责攻取高丽,没选错人。  

阮小二也知道,他们阮氏三雄起点不高、本事也不大,因为有哥哥带挈他们,才有今日的荣华富贵。  

按说,他们阮氏三雄不应该给哥哥出难题的。  

可大家原来都是兄弟,如今都是大元帝国的开国功臣,谁愿意让人比下去?  

“说甚也不能给哥哥丢人!”  

念及至此,阮小二从皇宫离开后,就去了闻焕章家。  

没错。  

闻焕章就是江鸿飞给阮氏三雄选的助手之一。  

阮小二跟闻焕章说了,江鸿飞让他们谋划攻取日本一事。  

闻焕章问清楚缘由了之后,说:“陛下欲打日本,也在情理之中。”  

阮小二知道闻焕章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而且闻焕章的女儿姿容德性都是世上无双如今也很受江鸿飞的宠爱,关键他们兄弟能不能打下日本,闻焕章很关键,所以他很客气地请教:“大学士为何有此一说?”  

闻焕章知道,虽说攻打日本得在大元帝国彻底攻占了箕地以后,甚至主要用箕地的军队去攻打日本,但是,自打江鸿飞动了这个心思的这一刻,这件事其实就已经开始了,而他就是重要的参与人之一,他得表现出来他的价值。  

所以,闻焕章也没藏着掖着,而是直言不讳地说:“从地缘战略上来说,我大元夺取箕地后,东方便只剩日本这一地对我大元虎视眈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从需求上来说,中原近年饱受战火侵扰,民众苦不堪言,要想结束战火,教民众休养生息,少不了钱粮,而那日本国土虽小,却盛产灵石,有“灵石岛”之称,其地粮食也不少,若能得之,官家便可不再为钱粮发愁,天下一混必不远矣,民众亦可少些成为饿殍。”  

“从两国之间互贸上来说,其国对中国向来不友好,大搞闭关锁国…”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早在隋唐时期就有频繁的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中日两国却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唐太宗时期,日本还派出遣唐使来华学习。  

唐朝建立后,李渊吸取隋灭亡的教训:除了平定薛举、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中原地区的割据政权,防御突厥南下的作战,唐帝国在李渊时期没有主动对周边国家展开大规模军事进攻。为了防止北方强国高句丽和东突厥联合南下进攻唐朝,李渊采纳了大臣温彦博的建议,册封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为唐朝的附属国。这样一来,朝鲜半岛的局势就得到了全面缓和。  

然而,朝鲜半岛的局势缓和只是暂时的缓和。随着高句丽国力的增强,高句丽成为了对唐帝国地缘政治势力威胁最大的国家。  

面对高句丽明目张胆的挑衅,已经坐上龙椅的李世民主动出兵,向高句丽展开大规模进攻。  

经过唐军的浴血奋战,高句丽虽然没有亡国,但其实力已经是大大削弱了。  

高句丽的实力削弱了,朝鲜半岛的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罗依旧向唐朝纳贡,为唐朝的“铁杆小弟”,而妄图打压新罗,称霸朝鲜半岛的百济在“老靠山”高句丽国力衰落之后,就把隔海相望的邻国日本当成自己称霸朝鲜半岛的新靠山。随着朝鲜半岛的局势发生改变,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种子也至此种下。  

隋唐时期,东亚有两個国家交相辉映,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日本。隋朝时期,日本还是相对落后的奴隶制国家。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国力,“谦虚”的日本派出遣隋使和遣唐使来中国学习相对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经过几批遣隋使和遣唐使的努力学习,后来爆发了有名的大化改新运动,日本从相对落后的奴隶制国家逐渐变成封建制国家。  

大化改新让日本国力大增,而日本民族里对外扩张的秉性也随着国力的增强逐渐显露出来。  

对于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而言,称霸世界是压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称霸朝鲜半岛还是可以试一试的行动。  

为了增强日本在朝鲜半岛,乃至东亚的影响力,日本就积极支持百济在朝鲜半岛打压唐朝的盟友新罗。  

百济把佛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传入日本,对日本施加影响。百济帮助日本发展宗教和文化,妄图扩大东亚影响力的日本就积极的支持百济挤压新罗。当然,新罗和百济之间的较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唐朝和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博弈。起初,这种博弈以新罗和百济的博弈体现出来,但随着唐军进攻高句丽的战火重燃,唐朝和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兵戎相见也就在所难免了。  

后来,日本被唐朝击败。  

自那以后,日本就大搞闭关锁国,不愿意跟中国做生意。  

好在,日本人特别喜欢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一些奢侈品,因此其贵族对中国的走私船始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中国人靠着走私,也能将一些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奢侈品卖到日本去,并从日本赚回灵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