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身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杀死何起恪,杀死泸定中,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利用坊间百姓舆论的压力,逼得父皇处置苏清。  

为了利用好这个天赐良机,他甚至从密道离开府邸,亲自去何家教给何家老太太要如何在宫门口造势。  

结果呢!  

真是蠢得无药可救!  

好好一把牌,被他们打得稀烂!  

老百姓几乎一边倒,一致认为泸定中和何起恪活该死。  

苏清这个杀人犯,老百姓居然半句指责没有。  

纵然朝堂之上,弹劾苏清杀人和容恒下毒的折子满天飞,可他们的力量,哪里比得上沸沸扬扬的民声!  

这些愚蠢的百姓,怎么就不上道了!  

大皇子皱着眉头,在花架下来回踱步。  

而此时,宫门口不远处的轿辇里,朝晖郡主冷眼瞧着那些围观百姓渐渐散开。  

又瞧着真定何家那些人退离至距离宫门口数十米远的地方等着消息。  

“我们回去!”  

徐妈妈疑惑看着朝晖郡主,“您不进宫了?”  

朝晖郡主嘴角噙着冷笑,“不进宫了,我们想办法去见一见大皇子!”  

“大皇子?”  

朝晖郡主点头。  

“大皇子被圈禁,论理,他府中上下一干人都不得离开府邸,可我刚刚却瞧见他的贴身随从混在百姓堆儿里。”  

顿了一下,朝晖郡主眼中冷意加重。  

“何家今儿这一出,怕是与大皇子有关,既是如此,我不妨去给他送点料。”  

徐妈妈不安道:“可,万一大皇子殿下与五皇子殿下一样…”  

朝晖郡主摇头,“不碍事,你只派个可靠的人,盯着真定何家这些人就是,一旦有人和他们联系,立刻和那联系他们的人说上话,就说我要见大皇子。”  

徐妈妈瞧了一眼远处真定何家的人,点头应诺。  

宫里。  

青穗一脸急色奔到慧妃寝宫。  

“娘娘,陛下召了何家的老太太和太太去御书房了。”  

慧妃正心神不宁的端着茶盏,闻言,眉心微动,立刻将手中茶盏搁下。  

“你现在就去御书房,给福公公带句话,就说我的意思,我要先何家人一步见陛下。”  

青穗得令,当即转身离开。  

慧妃另招一名宫女上前,挽髻更衣,直奔御书房。  

慧妃赶到御书房的时候,福公公正守在外面,见她来了,忙迎上去。  

“娘娘进去吧,陛下在里面呢,何家的人,陛下让老奴暂且安置到偏殿。”  

慧妃匆匆看了偏殿一眼,眼底带着一种绝望,仰头看了一眼头顶被宫墙圈成四方形的天。  

深吸一口气,抬脚进去。  

皇上面色微重,坐在书案后。  

慧妃进门上前,没有行礼,直接跪下。  

皇上眼皮一跳,看着慧妃,“怎么?”  

慧妃低头,“臣妾罪该万死!”  

皇上看着慧妃,眼底神色,晦暗不明,沉默不语。  

慧妃抿了抿唇,道:“臣妾当年,只告诉了陛下臣妾和何家的关系,却没有告诉陛下臣妾的真实身份。”  

皇上眼角抖了抖。  

那些该来的,终究是来了吗?  

眼睛微微一闭,轻轻地吸了口气,颤抖着羽睫睁眼,皇上看向慧妃。  

“你要先何家人一步见朕,就是要说这个吗?”  

慧妃点头,“臣妾乃罪臣王召之之女。”  

语落,抬头看皇上。  

却是没有在皇上脸上,看到想象中的盛怒和震惊,慧妃不由心头讶异。  

皇上扯嘴一笑,“朕一早就知道。”  

慧妃愣住,“您,知道?”  

皇上苦笑,“朕若是不知道你是王召之的女儿,又何苦被何家钳制这么多年。”  

王召之乃先帝时期举家造反谋朝篡位的逆臣!  

被先帝用云王的叱云军强行压下叛乱。  

可对峙期间,王召之为了摆脱叱云军的压制,不惜火烧洛河镇。  

当时,洛河镇上万百姓被他活活烧死。  

这一事件,在大夏朝轰轰烈烈被传开,王召之成了人人讨伐的恶人。  

最后王召之被叱云军活捉,王召之的家人,无一例外,全部格杀。  

先帝盛怒之下,不许任何人求情,但凡求情者,一律同罪!  

他,继承先帝的皇位,却娶了先帝时要格杀的罪臣之女,更是将其恩宠至妃位。  

这若是传出去…  

且不说名声如何,单单他的皇位,只怕就要被有心人撼动。  

流言蜚语猛于虎。  

谁知道那些流言会被如何操纵利用。  

王召之罪恶滔天,大家若是知道,慧妃乃王召之的女儿,必定要求他杀慧妃灭容恒,以绝后患,来平息洛河镇上万冤魂。  

可,他舍不得。  

舍不得慧妃,也舍不得容恒。  

后宫佳丽三千,能真正入心的,却不多,他舍不得割舍自己的感情。  

这深宫里的感情,着实难得。  

深吸一口气,皇上道:“你起来吧。”  

慧妃怔怔看着皇上,“陛下不怪罪臣妾?”  

皇上扯嘴一笑,“朕若是怪罪你,早在当年就怪罪了,何必要等到今日,朕为了你和恒儿,愿意被何家钳制,可朕却不能让何家钳制了你和恒儿。”  

鼻子一酸,慧妃眼底的泪,哗的就落了下来。  

心口像是堵了点什么,又涨又疼,却是暖暖的。  

“臣妾谢陛下恩典!”  

皇上便笑道:“知道谢恩,那还不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