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消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旁边福公公想了一下,提醒道:“上一任礼部尚书,窦良,当年因圈地一事,被贬官至青海。”  

刑部尚书跟着道:“皇上,当年圈地一事,窦良做的的确是过了,不过,抛开这一点不提,其他方面,他其实做的还是很好。”  

皇上眉目微深。  

窦良…  

当年,窦良圈地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他一怒之下,将其贬官至青海。  

可事后,他又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窦良一走,现在的礼部尚书就被举荐上位,而他才上位,就成了镇国公的追随者。  

想到镇国公和窦良的关系,皇上眼底划过笑意。  

要说当时的朝堂,除了平阳侯苏掣揪着镇国公不放,也就是窦良,从头到脚敌对镇国公。  

就连镇国公喝口水,他都能找出惊天动地的毛病来。  

…可用之才啊!  

“好,既是如此,介于眼下无人更适合礼部尚书的职位,暂且让窦良回京,代理礼部尚书,为期三个月。”  

皇上语落,福公公应诺,“老奴去宣旨。”  

轰动京城的礼部尚书案,爆发的突然,结束的也迅速。  

从案发到定审,全程不过几个时辰。  

礼部尚书的儿子,杀人偿命,三日后问斩。  

礼部尚书家,阖家流放辽远。  

徐伯勤勾结礼部尚书,草菅人命,一同流放辽远。  

刚刚嫁人的礼部尚书嫡女,就又和家人在一起了。  

流放的路上,礼部尚书的嫡女寻了个机会,一板砖拍死了徐伯勤。  

要不是徐伯勤威胁她,如果她不嫁给他,他就将她哥哥好男风还杀人的事说出去。  

为了掩下哥哥的秘密,她应了徐伯勤。  

却因为她嫁给徐伯勤,闹出现在的结局。  

如果当时她没有应了徐伯勤,而是直接一板砖就拍死他…  

拍死他,就不会在府里办婚事。  

不办婚事,青海的百姓就不会来京都。  

他们不来,徐伯勤就不会被刑部的人带走。  

徐伯勤不去刑部,也就不会和陈六对峙公堂。  

不对峙公堂,就闹不出父亲侵占青海矿产的事。  

想到这些,礼部尚书的嫡女悔的肠子都青了。  

她还恨镇国公。  

如果从最一开始,镇国公就出手阻止,也许,后花园的尸体就不会被翻出来,也许,一切都是太平的!  

就是因为镇国公独善其身,才闹出这些!  

被流放路上的礼部尚书嫡女恨着的镇国公,坐在自家挂满白色帷幔的廊下,无力望天!  

当时,他要是插手礼部尚书家的事,会不会就不是现在这个结果了!  

深深一叹,镇国公招了暗卫。  

“杀了礼部尚书。”  

暗卫领命,转身执行。  

才走,镇国公的心腹小厮走来。  

“国公爷,宫里传出消息,新任礼部尚书定下来了。”  

镇国公望着天,没动,只喃喃道:“定了谁的人?咱们的还是五皇子的?”  

心腹小厮抿了抿嘴,“窦良回来了。”  

镇国公望天的眼珠,就差点掉出来。  

一脸震惊看向心腹小厮,“谁?”  

心腹小厮惶惶低头,“窦良。”  

镇国公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倒栽葱从背后栽下游廊去。  

窦良!  

那个阴魂不散的窦良。  

他好不容易把人弄到青海那个边远的地方,怎么就又回来了!  

窦良对他的针对,简直到了他连喘气都是错误的地步。  

“确定?”镇国公声音颤抖。  

小厮点头,“确定。”  

忽然,镇国公觉得,他最该暗杀的人,不是那个被流放的礼部尚书,而是这个即将上任的礼部尚书,窦良。  

恨不得捏死的人,他却不能真的下手。  

谁都知道他和窦良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窦良要是出事,大家第一个想到他。  

更要命的是,作为礼部尚书,窦良一身武艺,比苏清这个征战沙场的都精湛,他就是有心暗杀,怕也是铩羽而归。  

到时候再被窦良给来个活捉,那才是送上门的大礼!  

而此时,容恒正在书房揉着眉心,“王妃回来了吗?”  

长青同情的看着他家殿下,摇头,“没有!”  

自从那日宫门口一别,殿下再也没有见到王妃了!  

当天,王妃明明是在宫门口等殿下的,结果等殿下从宫里出来,宫门口就只剩下被卸了马的车辇和马夫。  

王妃和马不见了。  

说是军营里出了事。  

当时,殿下就冲到平阳军营,可连大门都没进去。  

军营里,一派井然有序,不像是出了事的样子。  

守门的却说:将军有令,不得放行任何非平阳军的人。  

他们只好在大门口等。  

结果从太阳等到星星月亮,再从星星月亮等到太阳,也没等到王妃。  

倒是福星一脸憔悴跑出来带话,王妃让殿下回府等着。  

这一等,就是五天!  

他家殿下瘦的都要形销骨立了。  

推了一推桌边的排骨汤,长青心疼道:“殿下,好歹吃点吧。”  

容恒摇摇头,“没胃口,你说,军营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长青为难的摇头。  

这个,奴才哪知道啊。  

您去问陛下,陛下不都说,军事机密不可泄露吗!  

“殿下,眨眼北燕使臣就到了,您这不吃不喝的,到时候怎么去完成王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