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家主三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朽不敢诓骗家主。起初,私盐不过是在个别布政司盛行,盐课提举司的人也照例处置私盐贩子。可无奈私盐暴利,更有甚者买通了官府,也能在大赚一笔后全身而退。故而,私盐屡禁不止。”  

盐庄掌柜说到此处,不免扼腕:  

“这些人无需盐引便可获渔利,叫那些正经盐商怎么看得下去?!”  

“所以为了压本钱,他们就想了这个法子?”看着盐庄掌柜痛心疾首地点头,陆挽澜黛眉微蹙,“那......人吃了这种盐,就不会出事吗?”  

“这......”盐庄掌柜第一次犯了难,“还从未听闻,只是依老朽陋见,那硝石要么被朝廷收去做黑火药,要么就是做成了烟花放火戏。能着火的玩意,人吃下去总归不好。”  

此话一出,诸位掌柜的窃窃私语便如潮水般涌起。  

就连侍奉茶水的小喜也气得鼓起两腮,怒骂道:“这些没良心的,竟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儿,也不怕遭雷劈?”  

“可不是嘛。”掌柜们纷纷附和。  

不过大骂盐商的话,陆挽澜却是没心思听了。  

私盐屡禁不止自有原因。  

那咸布买卖的生意,前有豫王萧逸寒大摆斗八仙给私盐贩子保驾护航,后有谢太傅众目睽睽之下替庶子认罪,这中间,保不齐牵扯多少世家大族和朝廷命官。更何况还有一个家破人亡的前山西布政使蔡察做前车之鉴。  

盐课提举司的人怎么敢管?是嫌命太长吗?  

不过盐庄掌柜这番言论,却让陆挽澜心中又生疑问。  

当初追查咸布案,五哥陆云归断言咸布上的盐是井盐,井盐产自西南边境,那贩私盐的人为什么舍近求远,不选山西、江南的盐,一定要西南的井盐呢?  

难不成只是因为混入硝石,更有赚头?  

她凤眸扫视一圈,待掌柜们安静下来,又看向盐庄掌柜将话题拉到私盐上头。  

“我听说,大周开国初期有一种咸布,现在被当作贩私盐的手段,掌柜的可曾见过?”  

闻言,盐庄掌柜忽而抬眉,见陆挽澜眼神中未有半分好奇狡黠之色,不知家主是对这旁门左道上了心,还是以此试探自己。  

四爷不在,他不敢胡乱作答,可家主既然问了,他也只能据实相告:“确有其事。”  

“如此说来,只要买通当地的官府......”陆挽澜单手拖着下巴,望着头顶的牡丹粉蝶天花,若有所思,“再将掺了硝石的井盐,制成咸布,卖到京城,岂非一本万利?”  

说者无心。  

可这话却似平地惊雷一般,炸在掌柜们耳中。  

这话什么意思?!  

家主这是、这是想贩私盐?  

盐庄掌柜这把老骨头更是震惊地无话可说,唯有“咣”地一声,跪倒在地,恳切道:“家主三思!”  

其余掌柜亦从两侧花梨木太师椅中起身,齐齐立于盐庄掌柜身后,拱手进言:“家主三思!!!”  

这些掌柜中,不乏定国公陆老将军的旧部,虽解甲从商多年,成日只顾处理繁杂琐事,可一身从尸山血海中滚出的煞气,也不是说磨就能磨没了的。  

区区四字,如惊涛拍岸。  

连带着正厅的上空,也似蒙上乌云压顶的气息,令人窒息。  

陆挽澜未料想自己随口一问,竟使得掌柜们这般紧张。柔荑刚搭在太师椅把手的雕花上,还不等起身,就听盐庄掌柜极其严厉地斥责起自己:  

“陆家江南盐场产盐颇丰,家主何必舍近求远?再者说,商人虽逐利,更要奉公守法,贩私盐是杀头的重罪!我等断不会让家主误入歧途!”  

“我......”  

不待陆挽澜解释,绸缎庄掌柜的规劝紧随其后:  

“况且那井盐所出之地实乃西南边境,边陲地势险要,井盐只能靠戍边将士从押运军备的山路运出来,再换水路上运河,光是漕军这一关就不好过。一路山高水长,除了损耗及舟车杂费,还要制成咸布。里里外外的花销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得到其余掌柜点头称是后,语气更透着恨铁不成钢:“无利可图,怎可铤而走险?”  

这番劝说有理有据,明面上是驳了陆挽澜的面子,实际上,是说到了她心里。  

是啊,无利可图,何必铤而走险?  

难怪咸布案会草草了之,聪明如三哥,又怎么会看不到这案子背后的阴谋?  

西南盛产硝石。  

硝石,是制造黑火药必不可少的原料。  

若说有人翻山越岭赔本儿贩私盐,没人会相信。可若是这些人打着贩卖井盐的幌子,私自押运硝石,制造黑火药呢?  

在花炮局爆炸的烟花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些烟花可是风家从西南送到京城的。风、谢本是一体,也难怪,谢太傅会咽下这口气。  

如此看来,这局势反倒越发明朗了。  

“说的是呢!”  

陆挽澜不动声色松开太师椅把手,雪白玉指扶了扶鬓边的鎏金镶宝掩鬓,袖口绣着的水色蜻蜓随之轻晃,无形中为她一身香色圆领短袄增添了些许灵动。  

而不合时宜的轻笑,更让她接下来的话也带有一丝戏耍众人的意味:  

“贩私盐不就是为了银子?以我陆家今时今日的地位,何须如此大费周章?我不过随口一问,瞧把你们吓得。”  

听这口气,家主刚才是在开玩笑?  

多数掌柜暗暗松了口气。  

可还是有那么几个掌柜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