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0 百姓之愿(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愧不敢当,能为三皇子效力,乃名遂几生几世也修不来的福分!”谄媚几句,李硕脱口要讲自己如何敷衍顾放,如何瞒天过海将本来要给到程振的兵马偷转路线,直接送进了京城,宋凛打断他的长篇大论,先道一句多谢,便直截了当地问道:  

“不知知府大人,此次征集了多少人马?”  

他们正处在缺兵少马的窘地,李硕主动出手相助,他自然不会拒绝,而且如果这人诚心归顺,那么对战程振便能多出几分把握。  

李硕面上显出为难,“回三皇子,征来的民兵,暂时只有两万…不过,我们还造有大炮…”  

萧立眼睛一亮,“知府大人此话当真?”  

“只是…数量也不多,因为时间有限,暂时只造出来三十门…”李硕挠着头,似乎有些难以启齿,好在萧立宋凛都未觉失望,虽然杯水车薪,但也聊胜于无。  

宋凛若有所思地点着头,萧立托着下巴,也陷入思考,虽然不清楚衍宿宫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但萧立不难料到,继皇帝驾崩,他们接下来会面临什么。  

眼下民怨四起,不只被抽集到军营训练的民丁,连城中的百姓也都围堵在紫禁城外抗议,誓要得个说法,就他亲耳所闻,百姓们对宋澄怨愤颇深,似乎不将他交由叛军处置或者碎尸万段绝不罢休。  

“三爷,若程贼此时来攻,您可有应敌良策?”  

他不问皇帝驾崩之后朝政如何安排,又宋澄如何化解此次危难,只关心宋凛能不能成功击退叛军,然后顺利登基称帝。  

自从得知宋澄并非宋祯的亲生骨肉,萧立心中的皇帝,便只有宋凛一人,即便他无心权势,为了不伤袁梦的心,甘愿退出归隐山林,他也必要尽己所能,全力将他扶上帝位。  

宋凛默不作声,垂下视线正对萧立,李硕揉揉鼻子,也将他望着,等待下文。  

感受到两个人同时投来的目光,萧立赧颜一笑,“无机不才,前来衍宿的路上,仔细地分析过我们当前的形势,然后得出了一道还算可行的作战计划,只是…”  

“但讲无妨。”  

“那三爷,请您俯耳过来…”  

四平二十八年三月十五,夜入戌时,王衡脱去官袍,双手托着自己的乌纱一步一跪地来到紫禁城外,宋澄身着孝服紧随其后。  

大雨还在哗哗直下,他们二人皆无雨具遮挡,如鸡落汤,分外狼狈。  

百姓们围堵在城外丝毫没有要散去之意,口中“交出宋澄”几字此起彼伏,从未间断,但毕竟喊闹了好几个时辰,嗓音渐渐嘶哑,身体也疲惫不堪,只想躺着或者坐下。  

王衡宋澄之后,还有一批百十人的队伍,或提食盒、或抬锅碗、又或抱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跟了出来。  

见到宋澄,原本已经疲累摇摇,四肢乏力想要直接坐在雨地里休息的百姓瞬间打起精神,女人们举起菜刀锅铲,男人们亮出镰刀锄头,还有小孩嘤嘤哭着晃动软弱无力的拳头,一边向宫里出来的一老一壮靠近,一边扯着嗓子嘶吼。  

宫门守卫见人群又开始狂乱暴动,便挥舞起大刀长矛挡道宋澄王衡跟前,扬言再若靠近一分,便莫怪他们刀剑无眼。  

王衡跪得膝盖破了皮烂了肉,殷红的血色渗出单薄的里衣分外醒目,宋澄再如何强装淡定,托扶王衡的胳膊也免不了颤颤发抖。  

他们身后的宫人太监们也越走越慢,不待王衡吩咐,便自己停了下来,远远地观望形势。  

“各位父老乡亲…”王衡止住脚,额手贴地拜一回:“可能听我糟老头子说几句…”  

眼拙寡闻的妇女不识王衡身份,有时常在各街各巷东窜西走忙碌的男人认出唤一声“右相大人”,然后继续举着手中的武器和同伴一起“战斗”。  

士兵们战场杀的,是肉眼可辨刀枪可砍的敌人,而他们,则是在同压榨剥削着大众百姓、不顾他们死活的披着人皮的魔鬼抗争,鬼见不了光,无神无形,却能蛊惑人心。  

“谁要听你讲!我们只要天下太平!”  

“绑了宋澄献过去!程将军必会善待我等良民百姓!”  

“绑宋澄!献将军!”  

“绑宋澄!献将军…”  

一声一声,吼得声嘶力竭,王衡累弱嘶哑带着哭腔的声音尽数淹没其中,宋澄不禁心声退意,轻轻扯着王衡的胳膊央求:“冰翁,这群刁民已经完全失去理智,根本听不进任何解释的话,我们赶快回宫罢!他们要是冲过来,明易就活不成了!”  

王衡满含忧伤的望宋澄一眼,握握他的手,坚定不移再次开口:“各位父老乡亲,老夫知道,各位心中满含怒气,难以疏泄,更有对战乱兵变的无限恐惧,皇上又在此时薨然辞世,家国无主,黎民无可依附,只能扛起手边的工具自谋生路…  

然程振叛变,本乃天子之失、朝臣之过、社稷之危,却让无辜的百姓——千千万万条鲜活的人命来赎罪,何其可笑,何其不公!  

大家确实应该愤怒!该仇恨,该为了自己拼死搏斗!  

可大家是否想过,将大皇子交到叛贼手中,天下果真就能恢复太平?诸位又果真就能不受纷扰,乐业安居?  

程振原本只是一员小将,当年皇上击退襄乙登基之后,才被破格提升为的开国将军,可他不知足感恩,尽忠职守,竟妄想将皇上取而代之,如此狼子野心,当他真的做了四平的主人,天下的王者,还能够期望他有所收敛压制?他若为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