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过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  

郑旭东的声音卡在了嘴里,说不出来话。  

他想应,可是他没本事。  

他是郑家的儿子,他不能光考虑自己,他要考虑整个郑家,考虑到他的母亲,甚至还有他表妹肚子里的孩子。  

那孩子也是他的啊!  

郑旭东无奈。  

看着郑旭东的表情,宋家众人已经明了郑旭东的选择。  

宋成义一把抓住郑旭东的衣领,怒气冲冲骂道,“没用的玩意儿!滚!你现在就给我滚!”  

“滚出我们老宋家!”  

“我们老宋家不欢迎你!”  

宋诚忠,宋诚礼也动了怒。  

三个兄弟一起拽着郑旭东,连拖带拉的把他扔出宋家大门。  

宋家屋内,气氛低迷。  

宋惠英趴在周氏怀里,“呜!呜!”的哭了起来,“娘,咋整,我以后可咋整啊!”  

“悦儿以后可咋整啊!”  

“有了后娘就有后爹,我若是和离了,把位置让了出来,那悦儿以后在老郑家可怎么过下去。”  

“他们不得可劲儿折磨我的悦儿。”  

“我的悦儿,她才六岁。”宋惠英越想越伤心,哭声越来越大。  

说着说着,就冲出了宋家上房。  

大门外,郑旭东正跪在那里,不停的敲着门,一句一句的祈求着原谅。  

门内,宋惠英瘫坐在地上,透过缝隙远远的看去。  

夫妻俩人的眼里都有融不开的悲哀。  

他们谁也不愿意分开,可是生活,却逼得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郑旭东有郑旭东的无奈,宋惠英有宋惠英的底线。  

他们都不愿后退。  

直到,两个时辰后,郑旭东的嗓子喊哑了,人也冻得有气无力。  

收回声,抹把泪,无奈的转身离去。  

宋惠英趴在大门上,死死的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叫出声,静静的看着郑旭东的背影,一步步的离开她的视线,心里一片凄凉。  

或许,等这一切过去,他们就要各奔东西,再也不会有任何交集。  

“老姑!别看了!”宋青苑,宋青茉一边儿一个搀扶住宋惠英,安慰道,“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  

“我们要向前看,不要总是回首过去,事情总会过去的。”  

会过去吗?宋惠英眼里呈现出迷茫。  

她不想过去,她只想回到从前,回到属于他们的,快乐的日子。  

转眼大年三十儿,宋家村处处张灯结彩。  

村里的小孩儿挨家挨户乱串,不少跑到宋家来拜年的。  

这个时候,宋青苑给抓一把瓜子,或者是两个糖块儿,就把孩子乐呵呵的打发掉。  

四郎看着欢快的小娃,又看了看光秃秃的院落,扯了扯周氏的衣袖,“奶,咱家今年怎么不扯小旗儿了?”  

闻言,周氏狠狠一剜。  

“扯啥扯,不懂事的完蛋玩意儿,家里人心情都不好,谁还给你扯小旗儿,就知道玩儿一天天的。”  

“连个眉眼高低都看不出来,那书都让你白读了。”周氏呛声道。  

四郎脑袋搭了下来,在趁着周氏不注意,使劲撇了撇嘴。  

不扯就不扯呗,骂他干啥。  

又不是他让他老姑父外面有人儿的。  

四郎跑了出去,躲在一侧生闷气。  

宋青苑走了过去,揉了揉四郎的头,“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  

四郎委屈的抬头,他不傻,他听明白了他姐话里的意思,这也是在说他不懂事。  

“我今年九岁了,我已经长大了。”四郎赌气道。  

宋青苑,无奈。  

“算了!”  

他才九岁,还是个孩子,考虑事情怎么可能那么周到。  

“去吧!”  

宋青苑拍了拍四郎的肩膀,“去找东子玩吧!”  

“这两天别在奶身边晃悠,奶心情不好。”  

“知道啦!”四郎闷闷的说着。  

站起身,一溜烟的窜了出去。  

宋青苑转身进了厨房,厨房内孙氏正带着大奎媳妇,田菊,钱婉茹做着饭。  

“大伯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宋青苑脑袋探进来问道。  

“苑儿啊!”孙氏回头,“你去把酸豆角,豆腐皮儿,干肠,还有缸里的冻货都拿出来化一下。”  

“成!”宋青苑应着。  

走到缸边,把之前冻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这个时候,宋青茉,宋青蓉也进了厨房。  

没一会儿宋惠英了走了过来,大嫂,“有啥活儿需要我做的,你尽管吩咐。”  

“惠英啊!这挺多人儿了,你快回去上房呆着去,这边儿没什么忙乎的,一会儿我们就忙完了。”孙氏说道。  

宋惠英嘴角抿了抿,挤出一抹苍白的笑意。  

“大嫂,我又没生病,我也不是客人,在自己家干点活能咋的。”  

“你也别把我当多金贵的人物,要有啥活你就吩咐着。”  

说着宋惠英从大奎媳妇手里接过刀,拿起退好毛的鸡剁了起来。  

孙氏还想在劝,宋青苑扯了扯她的衣袖,悄声道,“算了!”  

“老姑想干,就让她干会儿吧!”  

“干会儿活,也能分分心,省得竟想着不开心的事。”  

听到宋青苑如此说,孙氏只能作罢,转头儿领着众人继续准备饭菜。  

到了吃饭的点儿,郑旭东,拎着东西进了宋家的门,宋城忠看见,蹙眉。  

“你怎么还没走!”  

郑旭东神色暗了暗,说道,“惠英在这儿,我不能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