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风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一个剧本完成,并有意投拍时,资方是看导演咖位和演员卡司给钱的。  

比如拍一部动作片,你请来黄小明,或许只有一千万,你请大哥成来,可能飙到了七千万。  

这就叫个人价值的连带作用。  

从来就是这样!  

现在基本上算是资本的蛮荒年代,很多电影投资人就是看人下单,你能请来刘得华,那好,我给你6000万!  

如果稍微懂点市场,考虑到题材因素,可能不敢冒险,但也会多找几个合作方搏一把…  

电影投资本身就是赌博…  

香港,吕潇然在电影里看过很多次,很多场景已经镌刻在内心深处:拥挤的城市、小小的便利店、喧器的酒吧、古老的香港老街…  

尤其是尖沙咀,阿飞正传、古惑仔让这个平生从来没去过的地方,莫名多了些亲切感。  

所以,吕潇然抵达香港后,先是准备逛一圈…  

怎么说呢?  

有点失望!  

一点也没有电影里面的那种暖色调,反倒各种破败。  

是,破败的城区有股港味的底蕴在,可偶尔也会闪过一丝“这也太破败了吧”的感慨。  

住在这里的人,很希望保持这份落魄吗?  

不是说它不繁华,而是在那繁华之外,衰败的地方太多了:广东道过街天桥上拉着纸壳子当做床睡觉的人——面前没有摆碗,不是要钱的乞丐,而是真正无家可归的人吧,并且不止一个。  

与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纷繁如星的都市美景类比,太残酷了。  

香港这个城市太适合拍电影了。  

一面,作为世界金融中心,气派现代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刀光剑影,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另一面,锈迹斑斑破败残存的建筑,熙熙攘攘狭窄混乱的街巷,各种肤色人种穿梭来往,表面上的无序和失控咄咄逼人。  

包罗万象又瞬息万变,新旧共存又相互冲击。  

一种极端的美和极端的丑杂糅在一起,产生了一种趣怪景象。  

这些因素也为新世纪的香港电影灌入了一些因素。  

可惜,香港那批有才华的导演们早就功成名就,不愿意,也拍不出符合现在香港的电影了!  

估计香港的观众也不愿意在影院看到这样的电影——他们更愿意看一些简单的视觉享受的东西,比方说好莱坞大片…  

全世界观众都一样…  

摇了摇头,拦了辆出租车,吕潇然前往约定好的餐厅。  

吕潇然其实跟刘得华打过照面,当初石头北京首映,远远地见过他一次,只不过围绕着他的人太多,吕潇然不太好意思上前打招呼。  

刘得华是前天收到的消息,宁昊说有个剧本非常适合他,刘得华还以为是他新写的剧本呢,然后宁昊告诉他,是吕潇然的作品…  

吕潇然,刘得华当然知道这个人。  

去年一部边境风云,拿下了6680万的内地票房,居然跟墨攻的内地票房打平了…  

名列07年年度华语电影票房排行榜第四位!  

不管哪个市场,不管什么时候,你能赚到票房你就是牛逼!  

内地出了新锐导演,而且电影不错,票房也很高。  

很多港台的投资人、电影人都注意到他了…  

毕竟这年头能通过票房市场收回成本的算是凤毛麟角。  

大概说了解救吾先生的剧情,他还挺感兴趣。  

当然啦,作为影视公司老板,他有一堆人要养,不可能只因为感兴趣就接一部戏,至少得了解这个导演的水准。  

然后让助理下载了边境风云,他要观摩一下…  

不落俗套的剪辑、叙事和故事,细节极其讲究,风格化、文艺范儿和类型片的良好结合,并不因为小成本制作就耍无赖——老子是小成本电影,要求那么高?  

这个导演是个人才!  

所以,他推掉了今天的事情,专门在罗记餐厅见了吕潇然。  

“华哥…”  

琢磨了半天,还是喊哥比较合适,虽然他的年龄完全可以叫大爷…  

刘得华笑了笑,起身示意他坐下,然后道:“听说你昨晚就到了,上午有没有逛逛香港?”  

“去了一趟乐活道1号,看了看圣玛加利教堂!”  

“…怎么想起来去那里?”  

“天若有情就是在那取景的呀!”  

“你喜欢那部电影?”  

“嗯!”  

天若有情,这电影90年上映,其实是陈牧盛、杜其峰、朱佳懿、林岭東还有王景他们几个合力打造的王天林退休礼物!  

当年,王天林因为年老,从TVB离开,徒弟们决定做一部电影,然后这部电影赚的钱,准备给王天林,算作退休礼物。  

就是个富家女爱上小混混的故事!  

两个星期拍摄,一个月就上映了,结果,本埠拿下了1300万的票房成绩,外埠直接卖疯了…  

没错,这电影绝对称得上经典,火海中的相拥、穿着婚纱飙车、拖着婚纱赤脚狂奔,就着三个片段值得被后世作品致敬致敬再致敬。  

吴倩莲的清纯,华仔鼻青脸肿也难掩的放肆的帅气,达叔金像奖最佳男配的演技,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也是演员们的巅峰时期。  

于是,陈牧盛乘胜追击,连拍了三部…  

现在看幕后制作,堪称豪华——音乐是罗大右、摄影黄永恒、美术成运安,就连担任执行导演的都是罗礼贤!  

天若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