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血迹反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石板和木材都是尤志年送给邻居的。  

根据付拾一的推测,这些东西都是和杀人有直接联系的东西。  

应该会留下一些证据。  

但事实上——  

看着干干净净的木头和石板,付拾一叹了一口气:“我觉得尤志年可能真的有洁癖。”  

不然怎么能刷的这么干净?  

而且木头本来就因为用的年头久,颜色是发深的,根本看不出血迹。  

至于石板,那时刷的真干净。每一个缝隙都没放过。  

一点儿青苔都没长。  

好像是刚刚才凿出来的。  

李长博听着付拾一的感慨,就疑惑地看了她一眼:“所以,是不是什么都看不出来了?”  

如果什么都看不出来,那自然也就谈不上证据二字。  

付拾一琢磨了一下,然后说了句:“其实也不是不行。”  

验尸鼻祖宋慈,曾经在洗冤录中,记载过一个办法。  

蒸骨验尸。  

其中那个红伞,其实起到的是一个过滤光的作用。  

用这样的方法能够照出骨头上的血痕。  

所以现在他们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  

因为血迹,没有办法被彻底清除的。  

不管经历过多少刷洗的痕迹,都会顽固的留在上面。  

除非用漂白水洗。  

不过,这年头哪有漂白水?  

当即付拾一就让人取来红布,只等着中午太阳最盛的时候。  

到了正午时分。  

付拾一就让人打开红布,盖在了屋子里唯一的透光孔上。  

这是一间临时搭起来的小屋。  

用遮光的黑布,稻草挡住了四面八方的光,只留下了唯一的一个透光孔。  

只要将红布盖在透光孔上——  

在这间屋子里,血液自然无所遁形。  

看着那些木头和石板上的血迹反应,付拾一倒吸一口凉气:“我的个天哪!”  

李长博却看不出什么端倪来,只知道那些颜色有重有深。  

所以只能疑惑的侧头去看付拾一。  

付拾一就解释给李长博听:“你看,那些有颜色的地方,就是血迹曾经留存的地方,颜色特别特别重的地方,就是反复被血液浸泡冲刷过。”  

“所以这些东西上面都有血。”李长博沉声言道,也是不由自主的就倒吸一口凉气。  

付拾一点了点头。  

又补上一句:“不过用这个方法只能判断出是否有血,却不能分辨出到底是什么血。来点鸡血狗血鸭血,其实也是一样的反应…”  

李长博沉默了一会儿,这才问:“那有没有办法辨认出是否是人血?”  

付拾一摇了摇头,没把话说死:“有是有。”  

就在李长博眼里燃起希望之光时,付拾一实话实说:“但是我不知道。”  

李长博:…  

咳嗽一声,付拾一有点儿扛不住李长博那样的目光,就摊手无奈道:“毕竟我也不是万能的。我也是凡人啊。”  

所以不要对我的期待那么高啊。  

李长博想了想,的确是如此。  

一时之间自己也笑了:“付小娘子能有这样的手段,已经是很厉害。是我贪心了。”  

付拾一心中默默道:没关系,可以有这样的贪心,只是现在的技术还不支持罢了。  

很快两人就言归正传。  

说起了血迹。  

付拾一深深的感叹:“我觉得,这样的血迹,估计也就屠夫能弄出来。”  

李长博一本正经:“尤志年不是屠夫,所以这的确就是他杀人的工具。就像付小娘子猜测的那样,恐怕就是在这个石板上,这些木头上,尤志年杀了那几个孩子,然后将血迹冲洗干净。”  

付拾一用这样的方法照出血迹,也算是个稀奇的事情。  

引来衙门里所有人的围观。  

最后以至于这里变成了一个热门景点。  

衙门里的人挨个排队进去看。  

看完了的人都是一脸惊叹。  

其中,徐双鱼还别出心裁的放了没有血迹的木头和石头进去,好作为对比。  

让所有人都看得更加直观。  

付拾一看这徐双鱼的目光就多了几分恨铁不成钢:这关键时候,傻鱼怎么没有这么聪明呢?  

可惜徐双鱼还不自知,一脸得意的过来求表扬。  

引来了付拾一复杂的目光。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些石板和木头都证明了,尤志年不是清白的。  

就算不是主谋,也是参与其中。  

所以对两头衙门来说也是好事。  

至少是能交差了。  

尤其是徐坤,更是悄悄地劝李长博:“这件事情就算要查,咱们也悄悄的查下去,别弄得大张旗鼓。要是没查出来,也不至于脸上没光。”  

大家都心知肚明,徐坤这是怕影响了自己在陛下那里的夸奖。  

不过谢双繁也认为:的确该低调行事。不为别的,就怕打草惊蛇。  

李长博思量半天,总算是应了。  

险些没将两人搞得喜极而泣。  

不过肯定还是要往下继续追查的,这样一个人,放在外面肯定是有危险。  

谁也不知道他还会蛊惑谁,继续做这样的事儿。  

反正在回去的路上,李长博皱着眉头,与付拾一言道:“我总觉得这个案子,和当初沈镜秉的案子有些相似。”  

他这样一说,付拾一也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也这样觉得?”  

两人对视一眼,虽然都没说话,但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