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赞不绝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像豆花鱼这种老少皆宜的吃食,几乎很少有人不喜欢。  

就在王宁还要动筷子的时候,付拾一就轻声提醒:“后面还有好些菜,夫人不如先尝尝其他的?”  

付拾一有这个自信。  

只要王宁尝过了这些菜,那就一定会成为拾味馆的人。  

果不其然,王宁紧接着吃了玛瑙肉之后眼睛都有些发亮。  

并且十分孝顺的看向杜太夫人,对杜太夫人道:“阿娘尝一尝这个。”  

杜太夫人对于儿媳妇的孝顺自然是十分欢喜,和颜悦色的笑道:“你多吃几口,平日里我没少吃这些。长博经常叫这边做了送来。”  

于是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李长博,这个时候终于有了一丢丢的存在感。  

甚至于,王宁还有那么一瞬间的吃醋: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就没想到自己呢——  

李长博不动声色:“如今阿娘来了长安城每日都可以过来尝一尝。这边每日都有几样新鲜菜。”  

付拾一也顺理成章地将话接过去:“主要是现在已经到了秋天,各种菜也很多,时令菜都是根据每日买到什么菜来做的,所以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同。”  

“另外根据节气也会有些不同。比如现在秋天了就该进补了。所以会有一些滋补的汤。茶水也会换一种。”  

“甜食点心也会换。”  

付拾一这样一说之后,杜太夫人都有些馋了:“今日准备了什么点心?”  

付拾一笑眯眯:“这个要一会儿才能揭晓,现在咱们还是先吃饭。”  

紧接着端上来的就是海带老鸭汤。  

付拾一仔细介绍一番:“鸭肉是可以去湿的,而且这个季节鸭子吃了许多的虫子和粮食,正是肥美的时候。”  

“夏天难免在身体里积存了一些湿气,所以吃点儿鸭肉对身体好。另外吃昆布能够滋阴润燥,算是符合时节。而且海带老鸭汤能够降燥排毒。”  

听这付拾一的介绍,所有人都忍不住将筷子伸向了海带老鸭汤。  

还带老鸭汤,是一个极其清淡的菜色,配料也极简单。  

主要就是鸭子,海带丝,还有盐。  

但是做法却讲究。  

海带丝泡发之后,要切成细丝,而且一定要选颜色碧绿的。  

这样煮出来才好看。  

而鸭肉可以选整只鸭子。但是一定要记得凉水入锅焯水,这样才能够将鸭肉里面的血腥气煮出来。  

而且还要记得将鸭屁股去掉。  

否则的话味道太重。  

炖煮出来也不够鲜美。  

这些做好之后就可以选个砂锅。  

将海带丝放进去。再将鸭子铺在海带丝上,加水,怕腥气的,可以撒两颗花椒加一片姜片。  

如此就可以盖上锅盖,直接开始炖煮。  

直到鸭肉酥烂,就算成了。  

付拾一最喜欢吃里头的海带丝。  

其实海带丝经常吃一吃对人体还是很好的,首先是微量元素的补充,其中的碘元素,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能够让头发光泽度极好。  

所以,经常吃点海带,可让人秀发飘飘。  

另外碘还可以刺激脑垂体。使女性的雌激素水平降低,纠正内分泌失调。  

而海带的胶质可以帮助人排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  

所以这种神仙好物,实在是便宜又实惠,又有什么理由不吃呢?  

关键是刚刚才吃过辛辣油腻的东西,来点儿这个清淡的就正好。  

付拾一给每人盛了一碗老鸭汤,分了一小块鸭肉,来了一点儿海带丝。  

所有人都表示吃的十分舒服。  

尤其是李长博,本来就喜欢清淡的口味,这会自然更加喜爱。  

付拾一看在眼里便说道:“一会儿回去的时候我将方子写下来,李县令可以让厨房多做给太夫人吃。对身体很好。”  

“或者最近一段时间拾味馆都会做这个,每日我叫人送点儿过去?”  

付拾一如此随意的口气,让王宁还是震惊了一下。  

毕竟在这个年代——说实话,菜谱的秘方还是很值钱的。  

有的时候为了讨好谁,才给谁送个秘方呢——  

尤其是饮食养生的。  

付拾一本来就是做饭馆儿的,本来就应该对这些菜谱和秘方都更珍惜。  

可是这张口就要送给自家——  

这一瞬间王宁想了很多。  

觉得付拾一要么就是不知道这些秘方的重要性,要么就是为了故意讨好自家。  

思来想去,王宁觉得后面一种可能更大。  

也好像觉得自己猜到了为什么李长博和杜太夫人都对付拾一如此喜爱的原因。  

也就是杜太夫人这会不知道王宁在想什么,如果知道王宁在想什么的话,一定会斜睨她一眼:你瞧不起谁呢?  

所以王宁在这种心思之下,很快麻利地拒绝了付拾一这个提议。  

而且还十分客气:“我们如何好意思要付小娘子的秘方?还是每日差人过来买吧。”  

李长博一听王宁这个语气,就知道王宁大概心里头想的是和付小娘子拉开距离。  

一时之间有些无奈:刚才不都还好好的?  

付拾一眨了眨眼睛:“这个又算什么秘方?这简单的让厨子一尝就知道是怎么做的…”  

“无非就是昆布,鸭子,还有姜片,盐巴。”  

“哦,最后还可能加点葱——”  

“再费点儿炭火,炖上一个时辰——”  

“这个很复杂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