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有点明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长博上午去了一趟衙门,将衙门里的事情托付给了谢双繁,然后再将整理好的卷宗递上去。  

然后就迫不及待的要回家。  

谢双繁一脸怨念:“作为县令,长博你这样走了,多不合适——”  

李长博一脸正义:“作为县令,出去巡视也是理所应当。谢师爷年岁已高,这种劳累的事情,交给我就是。您在衙门里坐镇就好。”  

说完这句话,他转身就往外走:“时间赶不及了,我先走了。”  

谢双繁伸出手都没拉住,硬生生让李长博的衣袂从指尖溜走。  

最后他跺跺脚,悔不当初——早知道当师爷这么辛苦,当时就该告老还乡!  

李长博一溜烟上了马车,一叠声催促方良:“快走,快走。”  

方良赶紧将鞭子甩起来。  

付拾一那头已经是和杜太夫人汇合了。  

确切的说,杜太夫人和付拾一汇合了。  

因要出门,杜太夫人早早就去了拾味馆,美名其曰到时候李长博不必等,事实上,分明是过来蹭饭的。  

杜太夫人眼瞅着日头上来,就摸着肚子叹了一口气:“一会在路上,就怕是吃不下什么了。”  

春丽忙跟杜太夫人说:“咱们家小娘子做了可多好吃的!什么小麻花,猫耳朵,辣条,炭烤小鱼干,还有珍珠奶茶!还有好多小点心!”  

“还有肉脯!牙签肉!卤味!”  

一个不小心说漏了嘴:“还准备了酒呢!”  

杜太夫人的眼睛,已经亮得像是小灯泡了。  

付拾一好笑的看着杜太夫人,油然生出了一种感慨:其实吃货小时候叫小吃货,长大了叫吃货,年纪上来了,还是个吃货的。  

吃货这个本性,绝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有任何的改变。  

付拾一想了一想,觉得满足一个吃货的期盼,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情。  

所以,她开口笑眯眯问:“要不然出发之前,咱们先垫一口?”  

杜太夫人连忙点头:“好!我觉得也是!上了马车,到底胃口不佳!”  

付拾一想了一想:“要不然咱们吃砂锅?今天有新鲜的冬瓜,还有蘑菇,咱们干脆做个三鲜砂锅?”  

砂锅是非常简单的吃食。  

一口小砂锅,一个炉子,就成了。  

杜太夫人还没吃过砂锅,但是听描述,好像是个汤,她登时撅嘴不乐意:“老吃那清淡的有什么意思——”  

付拾一:…这是个嗜辣如命的老太太啊。  

但是杜太夫人那样子太可乐,于是付拾一就道:“那不然再来个辣菜?水煮鱼?”  

今日送了新鲜草鱼过来。  

杜太夫人摆手:“那个麻烦,就不能做个辣的砂锅吗?”  

付拾一:…倒是还真能。  

辣味砂锅还真不少。  

砂锅排骨,砂锅鸡杂,砂锅鱼,都可以做成辣味的。  

于是当李长博到了拾味馆时候,就看见付拾一和杜太夫人对坐着,正满头大汗的捧着白米饭对着热滚滚的砂锅吃着。  

两个砂锅,都还咕嘟咕嘟的冒着泡。  

杜太夫人夹着一片晃晃悠悠的宽粉,看到了李长博,立刻就将宽粉放进碗里,然后笑眯眯招呼他:“长博回来了?饿了没?要是饿了,就让他们给你煮一碗面?”  

付拾一看着面前满满的两个小砂锅,目瞪口呆: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每次送去李家的吃食,李县令总是经常没个回馈了…  

她不由得深深同情加感慨: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杜太夫人对李县令的爱,真的敌不过一碗砂锅啊!  

付拾一咽下嘴里的莴笋片,同情道:“没事儿,再煮一个砂锅就行了。李县令爱吃清淡的,很快就好的。”  

她放下筷子,扭头去给李长博煮三鲜丸子砂锅。  

李长博坐下来,无言的看着红彤彤的砂锅:“祖母又吃这样辛辣,上火了就该难受了。”  

杜太夫人捧着碗,鄙夷的看了一眼李长博:“付小娘子很周到,准备了龟苓膏。”  

李长博纳闷:“龟苓膏是什么?”  

阿玫脆生生的道:“李县令您等等,我这就去给您端一碗!”  

说完蹬蹬蹬就跑了。  

杜太夫人慈爱看着阿玫:“付小娘子就是能干,调教的小丫鬟都这么聪明懂事。”  

李长博若有所思的看阿玫:最近小丫头很是殷勤讨好自己啊,莫不是付小娘子背后教导什么了?  

李长博面上不动,心头火热。  

等吃上了热气腾腾的砂锅,脑门上都出一层汗,就更火热了。  

这份火热,哪怕是路上付拾一和杜太夫人连着耍赖和作弊把他那一份肉脯全都赢走了,也没有丝毫减退。  

到了道观时,天色都快暗下来。  

天边一道残阳如火如荼。  

付拾一站在山门处,看着长长的山道,疑惑看李长博:“咱们真要爬上去?”  

“道观就在半山腰。”李长博笑笑,“我已叫人上去知会过了,他们会准备好素斋的。付小娘子若不想爬,跟我祖母一起坐软轿也可。不过要走也不用多少时间。”  

“最多不过是…两刻钟。”  

付拾一觉得可以接受。  

半个小时而已。  

最后杜太夫人就坐软轿,付拾一和李长博一起爬山道。  

付拾一叹道:“在蜀地时候,总觉得蜀道难,出来最后,才知道,蜀道真是艰险。”  

不然李白他也写不出著名的《蜀道难》了。  

李长博还没见过蜀道究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