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臣,愿嫁(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把沉重的隔扇宫门拉开,示意她进去。  

这活计本来有小太监去做,然而现在那太监正一脸无事地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文臻被唐公子服务。  

唐羡之看文臻停在那不进来,却也不急,就那么微笑扶着,竟然好像是她不进来他就一直伺候着一般。  

文臻又开始心惊——她知道唐羡之一直对她都不错,一开始还有些距离感,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种“不错”就变成了各种有意无意的表白和追求,但她觉得自己的态度应该给得很明显了啊。  

对于他这种聪明人,并不需要疾言厉色的拒绝,那样的态度就够了,唐羡之也没让她失望,从她一开始分出里外,他就没死缠烂打过。  

可今天…  

她最终还是抬脚,迈过门槛,并且十分慎重地,给唐羡之回了个标准的礼。  

里头皇帝呵呵一笑,道:“你俩还要在门槛相敬如宾多久?行了羡之,你去吧。”  

唐羡之便回身一礼,和文臻笑了笑,飘然而去。文臻用尽力气,才阻止自己扭头去琢磨他背影的冲动,生怕再给皇帝点评一个“恋恋不舍”,她倒没什么,皮厚,经得起玩笑,可他那个夭寿儿子听得了吗?  

殿中很静,皇帝一个人在看书,和文臻看过的电视剧里的皇帝不同,这位身边并没有一位专职的死忠的老太监总领伺候,他好像谁轮值在面前用谁,还比较喜欢年轻太监,那个傲娇的小太监晴明就经常来传他的旨意。  

看见文臻,他放下书,指了指面前的一个小凳子。他面前,重臣一向有座位,文臻是女性,也有这个恩遇。  

文臻屁股刚挨上凳子,就听见皇帝问:“和燕绥吵架了?”  

文臻险些一屁股把凳子坐翻!  

受到惊吓!  

陛下你能不能像个皇帝?  

这一把老公公要给儿媳妇谈心调节子媳矛盾的语气是要闹哪样?  

皇帝拿书指指她,道:“别多想,朕可管不了那么多闲事。只是瞧着你脸色不好,这可真难得。想来也只有朕那个德行儿子能惹你成这样。”  

文臻表示深以为然,嘴上还要恭恭敬敬答:“陛下玩笑了。臣哪敢和殿下生气。”  

她向来无论皇帝如何和蔼可亲,都秉持恭敬谨肃态度——人家给你面子是人家的教养,不代表你可以就此不知进退上下。  

皇帝一笑,也不和她争论这个问题,出了一会神,忽然道:“朕还有事,也不绕弯子了。朕便问你,如果朕给你和燕绥指婚,你待如何?”  

文臻心中一跳,抬头看向皇帝眼睛。  

皇帝眸光温和,却看不出太多情绪。  

她立即离座,俯伏在地,“臣蒲柳之姿,出身寒末,不敢求配天潢贵胄。”  

皇帝没有说话,也没叫起,过了一会道:“听说你在德妃面前也是这么说的。”  

文臻垂首道:“便是在殿下面前,臣也是这么说。”  

“那么,这是你的心里话吗?想清楚再回答。朕是天子,一言九鼎,不容糊弄。你今日草率回答,日后便是后悔也容不得你。”  

文臻顿了一顿。  

是心里话吗?  

是,也不是。  

就如当初所说,她喜那浮夸美貌,后来她又喜那强大又纯澈的心性,喜他散漫无定又心有乾坤,喜他看透世事又不忘天真,喜他懂人间最深的情却淡红尘最痴的恋,连行路都自在有风采。  

所以那句“不配”不是真,她从未觉得自己不配任何人,她知道自己能被燕绥喜欢也是因为自身的光彩,她来自现代,智慧独立,不乏对世事的洞明和人生的彻悟,她配得上这天下最好的男子。  

然而相配不代表合适。  

正如喜欢不代表接受。  

她不是单纯执着的君珂,喜欢就觉得应该在一起,为此可以放弃一切。  

她不是热情放纵的景横波,为一个喜欢可以走遍天涯,世间万物都很美,美不过心里的他。  

她更不是坚刚诚挚的太史,不动心,动心便是全部。  

她喜欢,动心,然后走开。  

于她,这世间有太多的东西排在爱情之前。  

她的性命,安全,自由,快乐。  

她不是德妃的理想媳妇,也未必是皇帝的理想儿媳,只凭心意嫁了,面对如此强大的公婆,从身份伦理上便居于弱势,她要如何应对可能的磋磨?  

她不能生育,燕绥却是受宠的皇子,日后妾妃必定提上日程,她要和一群女人一三五二四六分男人?  

更不要说她还未必做得到正妃,那就是和一群小老婆捡正妃剩下的渣渣,在每日请安讨好之后看正妃的眼色分一三五二四六?  

嫁入皇宫,她的全东堂要开遍的江湖捞,她的想要改良东堂饮食结构,丰富东堂人饭桌的伟大构想,她的新东堂厨艺学校…从此便是尘封的嫁妆里的压着的梦吧?  

如果是以上那样的生活,那还谈什么快乐?  

就算恋恋不舍那浮夸的美貌昏了头,今日发生的事也足够她警醒。  

时代不同,地位不同,出身不同,三观差异过大,融合起来,是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也许他自作主张认为是对她好,于她却万分厌恶这样的不尊重。  

而这样的事,在彼此生活越发深入交结的时候,会越发频繁。  

到那时,便连现在的情分和喜爱,都没有了。  

燕绥是很好的,她是很喜欢的,可也是不能嫁的。  

她微微的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