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吴三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开阳县北部的沂河一带,上万战魂公会联军南下,浩浩荡荡。  

一万人听上去很少,实际上却是惊人的规模,一眼望不见尽头。有些战场甚至只能允许几百、几千人会战,否则斯巴达三百勇士也无法在温泉关挡住波斯大军。  

战魂公会为了打败狼行公会,调动七十只哨船沿着沂河南下,运输粮食和兵力。  

哨船只是偏师和运粮队,战魂公会的主力仍然从陆地上进攻,8500名职业士兵漫山遍野。  

战魂公会的会长齐小白骑着一匹战马,身后跟着战魂公会拼凑出来的五百个轻骑兵。  

临时统帅五百轻骑兵的是一个史实武将——平西王吴三桂。  

齐小白虽然知道吴三桂的忠诚度有问题,但仍然重用吴三桂。拥有吴三桂加成的轻骑兵,战斗力可以上升一个档次,吴三桂好歹也是钻石级的史实武将。  

“如果可以吸引他们出来野战,属下可以率领骑兵将其击垮。”  

吴三桂对自己的统帅能力和武力很有信心。  

“对方有几千人,他们的统帅雪月应该不会是一个蠢货,一定会固守镇子。”  

各个领主都要凭借自己的谋略获取胜利,齐小白与雪月两个大领主针锋相对,谁棋差一着,就会战败。  

吴三桂看向雪月镇的方向,此时的雪月镇已经是三级镇子,拥有六米高的土墙,再加上尚未开春,强攻会带来无谓的惨重损失。  

“如果只是单纯坚守镇子,守军定会人心惶惶。因此,他们很有可能会移一支偏师驻扎在镇外,作为援军。守军知道外面有援军,则奋力死战。”  

吴三桂的一番话让战魂公会的玩家们领悟过来,吴三桂的意思是雪月很有可能在镇子外面部署了一支偏师,以里应外合。  

齐小白向吴三桂问道:“吴将军,你认为要如何应对?”  

吴三桂思索一阵:“主公可强攻雪月镇,给雪月镇施加压力,末将率领一支骑兵在途中伏击,一旦外围援军前来增援,则伏兵四起,定可大破之。到时将援军俘虏押送到镇子下方,当着守军处斩,守军将会丧失抵抗的意志。”  

“有理。”  

“有理。”  

战魂公会的领主们纷纷点头,吴三桂使用的是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术。  

孙子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谁愿意担任先登?”  

齐小白看向同公会的领主们。  

需要有一个人率领士兵去给雪月镇施压。  

战魂公会的领主们面面相觑,没有人敢答应下来担任先登。  

先登者,很有可能会被流矢射杀或者被城墙上的石头砸死。  

每一个玩家领主都很珍惜自己的性命。  

玩家领主也可以派遣自己招募的英雄前去攻城,但同样,攻城有可能会折损自己的英雄。英雄同样是领主实力的一部分。  

“让末将率兵先登吧。”  

吴三桂的眼神中对这群领主有些轻视,这群高高在上的领主爱惜自己的羽毛,连关系到公会存亡的战斗都畏缩不前。  

“吴将军,你可有把握?”  

齐小白见吴三桂主动请战,当着众人的面又不好拒绝。  

“定会给雪月镇造成大量死伤。”  

“好,我令你为攻城指挥官。”  

吴三桂接手先登队。  

战魂公会集结十七镇的兵力,还有一个镇拥有重甲步兵,看上去十分雄壮。  

“雪”字战旗插在雪月镇的城墙上,一排弓箭手准备就绪。  

雪月率领几个领主观察城下敌军的阵型,战魂联军组建十九个云梯队,做好强攻的准备。手中握着覆甲盾牌的重步兵排在最前面,后方是一阶到三阶不等的弓箭手,他们来自不同的村镇。  

在战魂联军的两翼还有令人闻风丧胆的轻骑兵。  

“会长,我们被包围了,这可如何是好?”  

“对方的将领似乎精通围城。”  

守军人心惶惶。  

雪月看到漫山遍野的守军,柳眉微蹙。  

现阶段的玩家领主竟然已经可以集结如此庞大的兵力。  

“我们应该可以守住雪月镇…应该吧…”  

雪月也有些不自信。  

咚!咚!咚!  

战鼓的声音回荡在雪月镇,吴三桂率领几千士兵对雪月镇展开强攻。  

重甲步兵举着盾牌,掩护弓箭手前进。  

吴三桂亲自披上筩袖铠,一面覆盖铁皮的盾牌被他轻易提起。  

“进攻!”  

吴三桂身先士卒,率领重步兵上前。  

几百支箭射向夯土城墙,压制守军弓箭手。  

云梯队在督战队的催促下,进行第一轮强攻!  

一支箭射中吴三桂的盾牌,但后续无力,无法贯穿铁皮盾牌。  

“那是重步兵!除非有强弩和强弓,否则普通的弓弩很难破甲!”  

守军因为战魂联军派出了重甲步兵而面如死灰。  

镇子下方的重甲步兵数量不多,也就只有五十人左右,但这是四阶的步兵,还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  

“攻击后方的弓箭手!”  

雪月拔出佩剑指挥,守军抛射一轮箭雨,射杀躲在重步兵后方的弓箭手。  

几个弓箭手中箭,锋利的箭簇直接穿透他们身上的皮甲!  

双方的箭雨在持续,一支箭从雪月的脸颊边擦过,就差一点便将其射杀,令她光洁的额头上渗出汗水。  

即使是领主,也很有可能会在这场战斗中阵亡。  

战魂联军的攻势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