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拥抱死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轻轻挑开泥土,埋在土里那枚神秘的炸弹终于露出了一点点端倪。  

木柄!  

果然是手榴弹。  

庄严轻轻钳断铁丝,确保这枚不知道是否还有效的手榴弹不会起爆。  

然后用小铲子一点点掀开周围的土。  

那是绣花针穿线的细致活儿。  

庄严就像在挖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小心地没一下都怕碰到手榴弹的弹体。  

破损的弹体除了怕碰撞,还有一点也必须考虑。  

那就是掩埋在地底多年的炸药或者火帽由于时间久远,早已经裸露在外,遇到新鲜的空气会不会发生急速的化学变化。  

这种情况在理论课上有教过。  

挖出来,几秒钟内弹体嗤嗤冒烟,或者膨胀,然后猛地爆炸。  

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事情。  

没挖一下,庄严心里都在叨念,狗日的手榴弹你别炸!你别炸…  

他已经想好了。  

如果挖开发现冒烟,立马调头跑,然后扑到在地,抱头防护。  

至于会不会受伤,那就看老天爷了。  

弹片不长眼,谁都不知道它会怎么飞,自己能做的只是按照学过的战术基础动作,完成自我保护。  

当锈渍斑斑的弹体慢慢显露出来,庄严的眼睛一点点圆起来。  

这不是一颗普通的手榴弹。  

庄严只需要看一眼那个椭圆形的铁头,就知道这玩意不是普通的67式木柄手榴弹。  

这是一枚全称67式加重手榴弹的变态玩意。  

和普通弹有啥不同?  

最简单了,最大的区别不光是外形,内在也升级了。普通的67式木柄手榴弹是38克TNT装药,这玩意是60克TNT装药。  

也就是说,多了将近一半的装药,威力自然水涨船高。  

幸亏附近没人,不然按照规矩,发现异常情况必须马上报告,尤其是这种加重型的手榴弹。  

“报告!发现加重型手榴弹一枚!”  

庄严按照规矩,喊了报告。  

然后继续排雷。  

加重手榴弹?  

随着庄严的这一声报告,所有人的心又悬了起来。  

别的不说,光说这万一炸了,即便庄严穿着防护服和防护头盔、面罩之类,两只手肯定没了,人能不能活下来也要看运气。  

即便防护服能档住弹片,可是挡不住冲击波。  

爆炸冲击震动具有高峰值、短持时、宽频带等显著特点。以首个高峰波迅速衰减震荡为主要特征,先出现一个超强的正压波,然后紧随一个负压波。  

正压波如果超出防护服的防护数值,会将它完全崩碎掉,说白了,在大威力的爆炸面前,防护服也就是个纸片而已。  

庄严半跪在地上,那颗已经露出大半截在外的加重型手榴弹距离他帅气的脸不到50厘米。  

这么近的距离,盯着这么一枚能轻易将自己撕成碎片的手榴弹,那种感觉真的很不爽。  

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面前这颗锈渍斑斑的老物件会不会突然发威,将你炸成碎片。  

庄严知道这种手榴弹的威力。  

举个有趣的例子,坦克主炮在重达几公斤的发射药装填量下,炮弹初速达1700米每秒,最大膛压可达700Mpa。但是发射炮弹的时候,炮管不会炸掉。  

可是在很多时候,士兵如果攻占了敌军炮阵地,又要马上撤走,走之前想毁掉炮管,他可以选择将加重型的手榴弹扔进炮管里,这样爆炸可以摧毁炮管。  

为什么呢?  

为什么一枚手雷区区几十克的炸药为什么能让主炮报废甚至直接摧毁坦克呢其实这里就涉及到了火药和炸药的区别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火药在炮膛内是爆炸,实际上是燃烧,但和生活中的那种燃烧不同,军用发射药的燃烧速度很快,而且会随着周围气体压力的升高而升高,这样在膛内燃烧时,产生气体的速度就会非常快,看起来如同爆炸一般。而手雷的炸药是真正的爆炸,最大爆炸压力可以达到5Gpa。  

5GPA什么概念?  

而人体能够承受怎样的冲击?  

有数据表明,人体在没有任何保护情况下,受到大于0.1Mpa的冲击波超压就会产生致命伤。  

庄严想到这个参数,脑袋瓜子里就有种嗡嗡的感觉。  

他看了一阵,发现那颗已经暴露在空气里的加重手榴弹并没有变化。  

没有冒烟…  

没有嗤嗤响…  

也没有渗出什么液体之类…  

很好,天大的吉兆!  

他这才放下心来,慢慢趴下。  

他要看得更加细致,更加清楚,不容有失。  

现在,他要将这枚死神的礼物从土里取出,然后看看能否拿掉它的火帽。  

“怎么那么久?”  

就连在远处一直目不转睛盯着雷区的韩自诩,心头也闪过一丝浮躁。  

“他站起来了!”章志昂忽然指着雷区,大声道:“搞定了!”  

果然,在所有人的目光中,庄严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先是蹲着,过来好一会儿,才慢慢立起身体,然后拿起探雷器,在周围慢慢探测。  

过了几分钟,庄严举起手,大喊道:“报告!诡雷全部清除完毕!”  

话音刚落,四围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好样的!庄严!”  

“庄严!好样的!”  

这是庄严活了二十年,听过最动人的声音。  

庄严脱掉头盔,瞬间落下的汗水像被人兜头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