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君上圣明(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阳星殿总殿内,天阳星君神情凝重。  

一方面是雪片般飞来的求救传讯。  

一方面,却是各种隐忧!  

天阳星殿驻守大陈各分殿分院弟子,经过这二十年的培养,有三分之一,都已经是天阳星殿的核心精英的那种,另外三分之二,也不差。  

虽然最顶级的天才,都已经收归天阳星殿总殿培养了。  

但剩余的,也是天阳星殿力量的重要构成。  

正常来说,大陈的各州各郡内,天阳星殿驻守的力量,是要强于大陈驻守各分州郡的力量的。  

但问题是,大陈是本土作战。  

如今摘星楼传送彻底封闭的情况下,大陈的精锐力量可以源源不断的支持,而天阳星殿的力量,则没有快速的支援。  

更关键的是,此前的梅州事件,让天阳星殿发现内部隐藏有血神教的余孽,而且隐藏的颇深。  

这一查,就查了一个月。  

这要是查出什么来还好。  

偏偏查了一个月,没查出什么有价值的发现。  

这就有些可怕了!  

导致天阳星君现在看谁都有嫌疑。  

比如大长老、二长老、三长老,甚至是大洪帝君,都有幕后主使的嫌疑。  

要不然,怎么可能隐藏这么深。  

可又查不出任何证据来。  

大陈却在这个点上动手。  

天阳星君现在甚至在怀疑,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他若是倾巢而出,是不是正中了这幕后主使的下怀?  

可问题是,不救?  

那是绝对不行的!  

若是坐视驻守大陈各分殿分院的力量就此被大陈全部绝杀,那天阳星殿的损失,就太大了。  

恐怕五分之一的精英,就要彻底折损了。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了,不救的情况下,这些精英战死了,那活着人的,会怎么看?  

会不会加剧天阳星殿的内部动荡?  

天阳星君顾虑很多。  

但天阳星君更明白,当断不断,必受其害!  

电光火石间,就做出了第一个决定!  

必须救!  

但是,大陈在各州郡同时发动攻击,让救援难度大增。  

这种情况下固守就没用了。  

得让这些精锐力量撤回来。  

拳头收回来再打出去,才最有力!  

一瞬间,天阳星君脑海中闪过了很多方案。  

比如将八阶强者集中在一起,直杀大陈腹地,这是最激进的。  

可能一战成功!  

也有可能让天阳星殿陷入泥沼。  

实力大损!  

实力大损的情况,谁最得利?  

苍明星殿!  

这让天阳星君这一刹那对苍明星君是恨的牙痒痒!  

他确定,若是他与大陈死拼,拼得两败俱伤之后,得利最大的,必定是苍明星殿。  

到时候,他就是凭空为苍明星殿做了嫁衣。  

甚至是给隐藏在天阳星殿那只幕后黑手做了嫁衣!  

这一条,瞬息间就排除了!  

还是要谨慎!  

还是要稳扎稳打!  

不能激进!  

综合各种考量之下,天阳星君就给这件事定了调,也定下了整个救援的大方向。  

至于再具体的细节,就不需要他一一补充了。  

要不然,活他都干完了,养这么多人干什么?  

他是做星君的。  

又不是做牛马的!  

短暂的思考后,天阳星君就做出了决定。  

瞬息间,天阳星殿的高层在大长老王侃的指挥下,就忙了起来。  

很快的,仅仅几十息,就整出了两个方案,提交给了天阳星君,由天阳星君做审核。  

两个方案,主旨都是一样的,也是天阳星君此前定下的大方向。  

要尽最大可能的将驻守大陈的分殿分院的弟子撤回来,财物其次,家眷后期可以跟大陈外交。  

要撤回来,就必须出动精英力量接应。  

因为最激进的可能性已经被天阳星君给否决了。  

所以长老团给出了两个可行性最高的方案。  

方案一是只派七阶前往各州郡接应,同时,天阳星殿的八阶巡游边境,牵制大陈的八阶力量。  

七阶高手的数量方面天阳星殿是绝对占优势的,只是时空距离所限、以及大陈的传送便利性,又将这种优势给拉平了!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有可以有效的控制冲突升级,同时,天阳星殿内部,绝对安全。  

但是接应救援的效率,没有那么高。  

方案二略激进。  

已知的情报中,大陈的八阶只有三位,而天阳星殿八阶足有八位,若是将大洪宫庭内的两位八阶老供奉动用一位,可以达到九位。  

由天阳星君和几位强力长老出面,分别牵制大陈的三位八阶,若有机会,可以考虑择机斩杀或者重创其中一两位。  

预计最少占用四到五位八阶。  

剩余的八阶,快速出击接应,同时在接应的路途中,尽可能的斩杀大陈的精英。  

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种事情,必须以牙还牙!  

方案呈送到天阳星君面前,天阳星君只看了两息,就有了决定。  

第二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虽然谨慎,但是太怂了!  

人越怂,越容易受欺负!  

势力之间,亦是如此!  

只有打出威风,杀出恐怖来,敌人才会敬你畏你!  

很快的,天阳星君就和一众长老们商议更具体的行动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