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元灵胎光(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二颗。  

十六颗。  

十八颗。  

二十颗。  

因为有着海量的神魄之力,许进铭刻澄魄星纹的速度有多快,许进凝铸神魄之星的速度就有多快。  

转眼间,许进的神魄之星的数量,就达到了二十颗,顺利无比。  

而且,新凝出的神魄之星在强大的神魄本源意识的控制下,马上就到达指定位置,融入了许进刚刚凝成的元灵雏形。  

每多一颗神魄之星,许进的神魄本源意识就会壮大一分,效果虽然比不上九叶金莲子的,但也不弱。  

当许进上星宫内的神魄之星数量增加到二十四颗的时候,许进的神魄本源意识已经壮大到了一开始的五倍出头了。  

许进感觉,还能够继续凝铸神魄之星,但许进却主动停止了。  

因为许进心里又没底了。  

这样凝铸下去,别说是二十四颗,就是三十四颗,都可以轻松凝铸出来。  

但是会有什么后果?  

会不会带来什么副作用,许进一概不知。  

一开始,许进只是认为他的神魄本源意识增加了四倍,再加上《九灵太妙元灵术》也有星愈多,愈壮的说法。  

觉得多凝铸几颗神魄之星,那么许进未来的神魄之力,肯定比其它人强。  

这绝对是优势。  

但这么继续凝铸下去,许进就有些没底了。  

不能再这么莽下去了。  

这样莽下去,多少是个够。  

还是得多多请教国师。  

一念及此,许进就暂时停止了凝铸神魄之星,催动神魄本源意识控制着二十四颗神魄之星,缓缓的运转着融为一体。  

心念却是直接沉入了摘星令内,再次发星光传讯请教国师。  

国师,有个问题,《九灵太妙元灵术》中,说是星愈多,神魄本源愈强?  

我理解的应该正确吧?  

如果正确的话,是不是可以多凝铸几颗神魄之星融入到元灵当中,那么元灵就会比其它人强出一大截,届时,使用神魄秘术的威能就会比别人强?  

强化星纹的速度,也会比别人强?  

这种情况下,在凝铸元灵时,多凝铸出几颗神魄之星,岂不是更好?  

还有,凝成元灵之后,能不能再次凝铸神魄之星融入元灵当中?  

还请国师解惑?  

因为许进这边还是在修炼中,所以发出这道星光传讯的时候,直接给国师来了个十万火急。  

仅仅三息,国师就给许进发来了星光传讯。  

神魄之星愈多,神魄本源愈强,神魄秘术威能越强,强化星纹时的速度更快,这是正确的!  

但是大多数人凝铸元灵时,并不会选择多铭刻神魄之星,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神魄之星的上限数量,受神魄本源意识的强弱所影响。  

大多数人的神魄本源意识,勉强能够统御十颗神魄之星,就是极限了。  

不少人因为神魄本源意识不够强,导致一直无法成功凝铸元灵。  

这部分人,想凝铸神魄之星都难!  

不过,在各方的修炼纪录中,有不少天才尝试过在凝铸元灵时多凝铸几颗神魄之星,与你的想法是一样的。  

尤其是灵纪星殿当中,这么干的天才有不少。  

我知道的,多凝铸一两颗神魄之星者,在灵纪星殿内很普遍,因为灵纪星殿有澄魄星纹,后期可以弥补神魄之星增多、神魄修为提升变慢的缺点。  

我所知道的,此前的灵纪星君,就多凝铸了七颗神魄之星,让他战力超群,但他的修炼资源在那里。  

除了灵纪星君外,灵纪星殿内,多凝铸一两颗神魄之星者,大都受益了,但铭刻两颗以上者,除了灵纪星君,大都修为缓慢。  

至于灵纪星殿之外的,多凝铸一颗神魄之星者还好,多凝铸两颗及以上者,大多修为进度缓慢,有些天才,甚至因为一口气多凝铸了三四颗神魄之星,导致后来泯然众人矣!  

这就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并不愿意多凝铸神魄之星的根本原因,也是第二個原因。  

因为每多凝铸一颗神魄之星,就代表着你的神魄修为进度会比别人慢上一成半成的,你要将神魄修为提升到与别人相同的境界,就要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尤其是灵纪星殿之外的修炼者。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觉得你的神魄本源意识还有余力,可以多凝铸一到两颗神魄之星,毕竟你有澄魄星纹,最好不要超过三颗。  

最后一个问题,凝铸成元灵之后,是再无法凝铸神魄之星的,至于原因,你彻底凝铸成元灵之后,就知道了。  

国师程月霄的解答非常及时,几乎是瞬息间就给许进解了惑。  

但是,国师的解答是解答,许进却是有自己的见解!  

大多数修炼者不多凝铸神魄之星的原因有二:一是神魄本源意识颇弱,无法统御,二是神魄之星多了,后期会大幅度拖累神魄修为的提升速度。  

第一个原因,对许进而言压根不是问题。  

许进现在的神魄本源意识简直不要太强。  

别说是统御二十四个,许进感觉就是三十余个也是可以的。  

第二个原因,许进感觉对他而言,似乎也不是问题。  

其它人,尤其是灵纪星殿之外的修炼者,多几颗神魄之星,确实会拖慢神魄修为提升的进度。  

这一点,从灵纪星殿的弟子凝铸元灵时大多会多凝铸一两颗神魄之星时,就得到了验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