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血神之秘(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633章血神之秘此次九阶大战,许进与国师程月霄做了一个简单的复盘。  

复盘的结论很直接一一那就是八荒异族对现世人族的大的军事动向,是基本上了解的,就算有滞后,也掌握的七七八八。  

事情又指向了另一个古老的话题:内奸!  

现世人族包括星河战场内,还有内奸。  

这一点,其实现世人族高层是清楚的。  

毕竟前星河大元帅卫续都是内奸,前大洪帝君更是血神教的副教主,这内奸要是能一把肃清才怪。  

而八荒异族这次九阶之战的设计,主要出自血神教主与拜斗教主之手。  

拜斗神教并不擅长渗透控制。  

这方面,是血神教的强项。  

从此战看出,血神教才是现世人族最大的毒瘤。  

目前情况下,对内清除内奸的难度太大了,整个星河战场,算上民夫工匠后勤方面的人员,足有数百万人。  

相反的,干掉了血神教的高层,这些被血神教控制的内奸,也就没了用武之地。  

所以许进才在第一时间踏入了大荒域。  

踏入八阶大荒域的刹那,许进的参斗台上的五颗本源星辰光华只是微微一闪,奇异的波动一闪即逝,许进就明白他的本源星辰已经完成了对这座小世界星域的天地意志的镇压。  

不过,许进还是极为小心直接隐身。  

在星河孤岛修炼时,许进将隐身三件套的归藏星纹和匿迹星纹俱都推演到了九阶下。  

至于澄魄,已经九阶中了。  

许进原本只是想提高一下隐身能力,没想到全部九阶星纹支持下的隐身星术,带给了许进一个不小的惊喜。  

在此之前,许进的隐身星术是无法快速移动,低速掠行还行,一旦高速移动或者施展空间挪移星术,就会直接现身。  

但全部星纹九阶之后,相当于许进修成了九阶隐身术之后,高速移动和空间挪移时,依旧可以保持隐身状态。  

这一点,就非常方便了。  

不过,一旦星力离体进攻,隐身效果立时消失。  

但就算如此,九阶隐身术的实用性,也算是大幅度提升了。  

至于原因,许进也想明白了,九阶星纹,已经勾连天地,触碰到天地大道,  

以前是用星力变幻来隐身,现在,却已经勾连到了天地大道。  

以许进如今的空间定向挪移星术的挪移范围,只是五次,许进就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大荒王城。  

血神教主余慎此前发动净世血焰之后,肯定滴血复生了。  

许进联系了老师齐山野,他并没有在血月城内发现血神教主余慎的动静。  

许进判断,血神教主余慎大概率会复生在大荒域。  

原因很简单,血神教主九阶初期的修为,被许进斩杀之后滴血复生之后,修为应该是八阶初期或者中期。  

去血神教掌控的其它七阶星域复生,想重新出来,都极其麻烦,甚至短时间内出不来。  

所以他只会复生在八阶星域。  

但八阶星域并不是大白菜。  

尤其是想要掌控并获得八阶星域的天地权柄,是极难的。  

所以大荒域这个老巢,十有八九是血神教主余慎复生之地。  

许进就追了过来。  

许进刚刚抵达大荒王城的时候,就发现了异常。  

整个大荒王城,戒备森严不说,更是强者如云。  

集结在大荒王城的八阶,就高达六位,七阶更是高达六十位,两千六阶已经组列成了军阵,在大荒王城内外巡逻。  

如此戒备之下,那血神教主余慎复生之后,十有八九就在这里。  

几息之后,许进在血灵圣殿内找到了复生的血神教主余慎。  

至于被发现?  

许进却是一点也不担心。  

血神教主余慎的神魄修为此前也就元灵巅峰。  

滴血复生之后,必然会跌落到了四阶九重巅峰,也就是元灵雏形。  

此时距离他滴血复生,也不过两个时辰,就算有再多的灵药,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神魄修为恢复到五阶。  

这种情况下,他发现许进的明纪星纹感觉,那才是真正的见鬼。  

此时此刻,血神教主余慎盘坐在那巍峨森冷的血神神像之下,一道道血光直接从血神神像内落下,注入了余慎的体内。  

余慎的修为气息,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着。  

八阶中期。  

此前应该跌落到了八阶初期,短短两个时辰,已经恢复到八阶中期。  

按目前这个速度,一天之内,这厮的修为就能够恢复到八阶巅峰。  

恐怕用不了太久,就能够恢复到九阶。  

斩杀这厮并不难。  

包括大荒王城那些精锐,换一个九阶来,恐怕会无比头痛,但对许进而言,  

问题不大。  

关键是血神教主本身。  

滴血复生神纹太恶心了。  

近乎杀不死。  

这次若是让他逃了,许进估计以血神教主余慎的谨慎与小心,短时间内,不会再冒头的。  

极有可能会隐藏好些年才会再次出来为祸人间。  

所以,重要的不是斩杀,而是阻止这斯再度滴血复生。  

也因此,许进就更换了一种作战方式。  

原本,大模大样的杀上门去,天雷轰杀最爽。  

但现在,许进却是偷偷摸摸的潜到了血灵圣殿外。  

明纪星纹感应下,整个血灵圣殿内,只有血神教主余慎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