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宣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都说了,我用的所有修炼资源…全是沾染血腥的,这道,我还修它做什么?”  

“我刚刚还想利用你,你不生气?”楚燕瑜问道。  

“不生气,如果我能保护住你们,那让我做什么都行!”第五芊芊认真说道。  

“算了吧,逍遥宗能因为陆青鸣去杀凌逸一个人,却能因为你灭一国人!”楚燕瑜淡淡说道。  

第五芊芊再次愣在那,轻咬着嘴唇,泪如雨下。  

眼看着第五芊芊有道心崩溃的架势,楚燕瑜面无表情的别过脸去。  

逍遥宗灭我楚氏皇族,杀我父亲弟弟,我就毁了你们最看重的弟子。  

这很公平。  

她已经不想好了。  

什么报仇雪恨,也完全不去想。  

甚至不把希望寄托在凌逸身上。  

所以她毫无保留的跟凌逸说了当下形势,就是想告诉凌逸:别折腾了,能跑赶紧跑,杀了陆青鸣固然可以报仇雪恨解心头恶气,但逍遥宗…绝不会放过你,也不是你能对付的!  

“妖女,能杀陆青鸣吧?”凌逸跟妖女确定道。  

“周棠来杀。”妖女淡淡道。  

“那逍遥宗呢?什么元神、合一…这些呢?”凌逸又问道。  

妖女沉默了一会儿,有些郁闷的说道:“按照现在的能量积累,杀个元神或许问题不大,但来的如果是合一…咱们只能逃。”  

说着,她又道:“不过合一这种层次的修士,几乎不太可能出现在人间,要真来了,那就是咱们倒霉。”  

“放心吧,这种宛若魔教一般的宗门,活不长的。”  

凌逸道:“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  

妖女道:“不会迟到太久,周棠已经知道了,她要出手。”  

此时,楚国王都起来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新闻给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简直就是惊天大地震啊!  

皇宫出现跟春城一样的蓝光,竟是敌人闯入…在杀戮?  

国君被人用蓝光给杀了!  

长公主居然勾结敌人谋反?  

天呐!  

这到底怎么了?  

大楚全国上下,几乎在刹那间群情激奋。  

长公主楚燕瑜,也在这一刻声名狼藉。  

电视机里。  

国师陆青鸣正一脸沉痛,痛斥长公主楚燕瑜,痛斥凌逸,痛斥秦国。  

最后甚至落下几滴泪,满脸悲愤的发誓要为国君复仇,要为皇子复仇,要为死去的皇族成员复仇…  

“所有人的血,都不会白流!”  

“血债血偿!”  

“无论我们的敌人是谁,无论他有多强大,我们决不放弃复仇!”  

“定会让所有满身罪孽的人…血债血偿!”  

“身为大楚国师,我在这里发誓,必灭秦国!必诛凌逸!”  

“从现在开始,正式向秦国宣战!”  

此刻,各国使团成员下榻的酒店里,所有人都忙到飞起。  

都在疯狂的跟各自国家沟通着。  

将这边第一手的信息源源不断传递回去。  

谁都没想到楚国会发生这种惊天变故。  

昨晚还出现在国师府宴席上,喝了两杯酒的老国君居然就这样死了?  

还是被自己女儿杀的?  

这种鬼话对各国使团成员来说,没人会相信。  

就算长公主真的想谋反,也真的丧心病狂到六亲不认,也不可能选择在这种时候啊!  

谁不知道逍遥七子来了?  

在这种时候动手,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不过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陆青鸣上位,秦国灭亡,在所有人看来,基本已成定局!  

当前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才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  

上午八点半。  

赵国对秦国宣战。  

上午八点四十。  

燕国对秦国表示强烈谴责。  

上午九点。  

魏国对秦国宣战。  

上午九点十分。  

韩国对秦国表示强烈谴责。  

上午九点十五分。  

齐国紧急召回使团成员,没有对此事发表任何意见。  

除去秦国自身,其余六国,有三国对秦宣战,两国表示谴责,一国没动静。  

秦国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对秦宣战的楚、赵、魏三国,第一时间调动早已在边境线上准备多日的军队,越过大秦国境线,悍然入侵。  

中午十二点左右,三场战争,在秦国边境线附近展开。  

秦国伤亡惨重,楚赵魏三国同样死伤无数!  

这一战…势均力敌!  

这着实有些出人预料。  

在很多人看来,秦国军队没有一触即溃,都算他们坚强!  

可令人想不到的是,东线这边,面对来势汹汹的楚赵两国大军,镇守东方的神龙军团兵分两路,和火速赶来驰援的朱雀军团精锐一起,毫不示弱的跟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天血战。  

秦军不但没有想象中的迅速溃败,反而还成功顶住对方攻势,打出一连串的凶狠反击!  

西线这边,魏国入侵军队被虎啸军团挡住。  

双方同样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这一战的结果,同样无比惨烈。  

双方全都死伤惨重!  

一天之内,几个小时的时间,三场大战!  

人们印象中的羸弱之国,竟打出一股悍勇至极的铁血风采!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之前没有对秦国宣战,只是发声谴责的燕国和韩国,在下午三点,一前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