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8章 行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沈初柳这几日就很好过,一路到了辽城府的时候,是黄昏,也不看时辰了,径自绕过了城,直奔北郊行宫。  

也免得惊天动地的叫城里还要戒严。  

这一来,只需暂时关闭城门就是了。  

就这样,进了行宫的时候,天也黑透了。  

沈初柳的住处距离皇帝有点远,不过也不光是她远,众人都远。  

倒是皇子公主们离得近。  

住处已经收拾好了,沈初柳这里挂着的是春晓苑的匾额,倒也不小,里头也是亭台楼阁,不过沈初柳这会子冷的很,没心思看。  

进了内堂,就感觉到了热乎,里头烧的热热的,这里本身的奴才们跪着迎接。  

沈初柳只是摆手叫了起,什么都没说。  

“先伺候主子更衣泡个脚吧,快去弄水。”寄梅道。  

“别急别急,主子当是饿了,先洗漱洗漱吃点东西再说,不然空腹也不好。”折梅道。  

“哎,那我还是先叫人准备好热水。”赠春道。  

很快,出去找到了这里原来的管事宫女。  

“姐姐放心,都是有的,这里不光有热水,其实还有几眼温泉呢,只是今日晚了,想来娘娘也不去的。明日可以去看看。”  

“那自然好,膳房在哪里?该是送膳食的时候了吧?”膳房的人早一步赶到的,想必能早些送膳食了。  

“主子,奴才刚打听了一下,出了薛才人和陈小仪是一起住,众人都是单独的。”元宵进来道。  

“嗯。”沈初柳这会子浑身暖和了,懒洋洋的:“知道了。今晚皇上不会来了,用膳早些睡吧。六皇子那挨着皇上呢,我也不必管了。”  

众人应了,就赶着去催膳食,果然吃过之后沈初柳就犯困,很快就睡了。  

不用请安不用做什么的,第二天她睡了个黑甜。  

起来神清气爽,知道皇帝昨夜果然哪都没去。也不意外。  

“主子,薛才人和陈小仪来了,说是来请安的。”赠春进来道。  

沈初柳一愣:“给我请安?”  

“奴婢琢磨,这是觉得应该请安,选了您这头吧?”张嬷嬷道。  

“啧,告诉她们不必,回去吧。我只是个妃位,受不起。”沈初柳说着,又补了一句:“想来看我可以,早上请安不必。”  

她可不重这个虚名,这不是装蒜嘛?  

出来这个把月的,请个安还能多出个什么来?  

没得叫人觉得她多喜欢权势似得。  

张嬷嬷出去与薛才人和陈小仪委婉的说了这话,两个人就走了。  

陈小仪哼道:“可真是清高。”  

“清高?”薛才人一愣,这话形容景妃娘娘?  

“不然呢?你当景妃娘娘这性子不清高?还是你当只有宁昭容和妍修容那样才算清高?”陈小仪哼道。  

“不是,我倒不是说你说的不对,只是以往不这么看。没往这里看,所以就想不到。你这一说,倒也是。”薛才人虽然位份比陈小仪高,又还算有点宠,可也不趾高气扬,毕竟陈小仪有家世呢。  

不过薛才人细细琢磨来,景妃娘娘与那两位明着说的清高还是不同,她更多的是骄傲吧?  

不过这话,就没必要与人争辩了。  

顺妃听说这事也是松口气:“这就好,她要是叫人请安,我倒是不知如何是好了。”  

争,争不过景妃。  

可毕竟是她先晋位的,就算排在前头。  

虽然她素来不敢拿这个说事,可都是妃位,一旦众人要给景妃请安,她不去不合适,去了也丢人。  

如今这样就好。  

至于她本人可不敢做这种事的,如此相安无事两厢便宜是最好不过了。  

沈初柳在春晓苑又见了自己的儿子之后就彻底放心了。  

皇帝忙起来了,他本就是来这边督查水利又顺便先是大懿朝虽然经历了去年的水灾,但是依旧是鼎盛繁华。  

故而也不能呆在行宫里,是要出去的。  

第二天,皇子们也要跟出去。  

沈初柳并不拦着孩子,只叫奶娘们给穿厚些就挥手叫他去了。  

皇子们对于行宫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热情,想到甚至可以去民间,简直是欢喜的疯了。  

至少,就像六皇子这么大的孩子还不会总是想着什么太子之位,他们更想了解这个世界。  

是的,再也不是以为太子之位是个好吃好玩的了,八岁的六皇子,终究还是明白了这是什么。  

古代的孩子成熟的是真的很早,他虽然在自己母亲跟前的时候还装傻卖痴,可事实上,他已经懂得要与人如何相处了。  

虽然他未必能做的好,但是起码已经有这个意识。  

并且也能知道哪些兄弟是潜在敌手,而哪些兄弟无害。  

甚至他也明白,伴读不光是小伙伴,更可能是最早的班底与未来的左右手。  

而孩子的变化,沈初柳并不是看不出来,她心里感慨,可生在皇家其实太过天真的性子才要命。  

毕竟,她也想叫自己的孩子往前走。  

“明日出去,不要想着出头,你还小。叫你二哥三哥出头就是了。”沈初柳捏捏他的脸颊:“娘知道你长大了,不过有时候可以适当的告诉世人你还小。嗯?”  

六皇子似懂非懂的点头。  

“乖,放心,娘在后面呢。什么都不要怕。”沈初柳说着就抱住他:“臭小子,长得可真快。”  

六皇子忽然觉得有点心酸,可又说不出为什么,只好回抱自己的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