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绝望突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都尉。”  

片刻后,田钦、廖广二人来到了东城门楼,见到了面色阴沉的曹索。  

在微微吐了口气后,曹索神色阴沉地说道:“方才我得到许昌派人送来的消息,周虎从中挑唆,拒绝向我等派遣援军,让我等自行突围…”  

田钦、廖广二人闻言皆微微色变,前者震惊地说道:“郡守大人与宋郡丞…”  

“宋郡丞被罢免了。”  

打断了田钦的话,曹索面无表情地说道:“在我等被困颖阴后,周虎与郡守长史陈朗合谋,趁机对宋郡丞发难…”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绝望般苦笑道:“现如今,许昌已完全落在周虎手中。”  

居然…  

田钦与廖广相视一眼,也不知该说什么。  

良久,田钦小心翼翼地抱拳道:“那…我等该怎么办?”  

“准备突围吧。”  

曹索苦笑一声,颇有些万念俱灰之意。  

见此,田钦正色劝道:“都尉,请您务必振作起来,城内近万士卒,还需要您来带领突围…”  

“呵。”  

听到这话,曹索脸上露出几许苦涩的笑容。  

他很清楚,就算他率领麾下近万郡军成功突围,返回许昌,那也只不过是‘功过相抵’,在郡丞宋撰已失势的当下,他已经毫无机会再与那周虎争夺都尉之位了。  

“叫士卒们做好突围准备吧。”  

曹索心意阑珊地吩咐道。  

“…是。”  

田钦、廖广对视一眼,欲言又止地退下了。  

当日申时前后,曹索、田钦、廖广三人率军发动了首次突围作战,但真可惜,叛军方早有准备:钟费军在东、严脩军在南、项宣军在北,这三支军队构筑了一道弧形防御,摆上了众多的鹿角、拒马,哪里是轻易就能突围的?  

最终,苦战了足足一刻时的郡军,在城外丢下近千具尸体后,依旧只能退回城内。  

这还是叛军没有趁胜追击的结果——当然,叛军事实上也不需要趁胜追击,因为项宣笃定曹索军缺粮,自然乐得围困曹索军几日,坐等这支军队因缺粮而自溃,以便他义师能以最小的代价覆灭这支郡军。  

首次突围惨遭叛军击退,田钦、廖广二人急忙又与曹索商议对策。  

田钦焦虑地对曹索说道:“叛军围而不攻,必然是猜到我军中缺粮,欲将我等困死在此,都尉应尽早做出决策。”  

曹索懊恼地说道:“叛军人数数倍于我,那周虎又不派兵增援,我有什么办法?”  

…至少周虎屡屡提醒过你颖阴是个陷阱。  

廖广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曹索。  

不得不说,鉴于曹索这几日的表现,他对曹索的评价也是越来越差。  

颖阴乃是陷阱这回事,人家周虎说了么?是你曹索不听,以至于如今深陷颖阴。  

粮食这事,人家周虎提醒了么?还是你曹索不听,以至于近万郡军眼下连困守几日都办不到。  

曾几何时,廖广对周虎颇有些不满,只因那周虎太过于独断——虽然事实证明最后那周虎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在廖广看来,那周虎有一个优点是曹索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担当。  

还记得前一阵子在那周虎手下当差的那段日子,虽然那周虎亦是一口一个郡军这边不好、那边不足,将曹索与都尉署批驳地仿佛一文不值,肆意嘲笑,可当李郡守向那周虎问计的时候,那周虎可从未将过错推诿给曹索,而是针对当下立刻就提出了可行的计策。  

换而言之,周虎对他们的批驳,仅仅只是嘲笑。  

可眼下的曹索呢?  

却将所有的过错都归于‘周虎不肯派兵增援’,而没有想过,正是因为他曹索,才让他们近万郡军踏入了叛军的陷阱。  

更糟糕的是,除了突围,曹索根本没有别的对策。  

或许曾经廖广还未意识到,但在对比周虎与曹索二人后,他这才终于意识到,从去年到今年,他郡军为何在项宣面前屡战屡败:主帅无能,连累三军。  

…然而我亦有过,不该挑唆曹索趁机收复颖阴。  

廖广心下苦笑了一下。  

主帅无谋、将领盲目,这军队岂有不败之理?  

然而,廖广很快就振作起来,因为被陷在颖阴的不是只有他们,还有近万郡军——这些无辜郡卒皆是曹索与周虎争夺都尉之位的牺牲。  

无论如何,廖广也想要将这近万郡军活着带离颖阴,以弥补自己的过错。  

在沉思了片刻后,廖广抱拳献计道:“都尉,事到如今,不如向西突围,撤至颍阳。”  

曹索瞥了一眼廖广,毫无反应。  

原因很简单,颖阳是‘周虎势力’的占领区。  

不过廖广这一提醒,也让曹索想到了另外一个可去处——阳翟。  

然而,廖广却对曹索的决定提出了异议:“都尉,颖阴距颖阳,不过四十里地,项宣可以在一夜之间急行军抵达,我军亦可。可阳翟距颖阴,却不下七八十里,恐怕途中会遭叛军趁机追杀。…况且,阳翟只是一座孤城,仅有自保之力,不比昆阳、汝南、襄城三县同气连枝,无论怎么想,也是撤往颖阳更为有利。”  

然而,廖广最终也没能劝服曹索,曹索依旧坚持往阳翟撤退。  

田钦、廖广二人也没有办法,只能听命行事。  

而与此同时,项宣却召集了麾下的部将,吩咐道:“曹索无法正面突围,今晚必然会尝试向西突围,试图逃至阳翟,邹袁,我命你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