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清灵道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层层紫微真龙自他周身流转而出,片刻没入京师地底深处,打通一个个关节,将紫微神庭的神力镶嵌入皇城内外。  

如几番洗礼,神城根基渐成。  

这很快!  

但实际上,也只是初成,只是让皇城看起来初具有了一部分神庭神域的本质。  

而要真正形成森严的法度,未来将它作为皇城根基所在,仍需要长久的祭炼。  

然而在王渊眼里,漏洞百出的京师,在其他道人和神祗眼里,却是说不出的森罗严密。  

只见众多道人,神祗感知到神城内外的灵机造化骤然似乎从无主变成有主一般,悉数为神城所吞纳,掌控。  

若不能获得神城承认,想要在其中修行,突然变得分外艰难。  

而若是作奸犯科,搞小动作,只怕下场更惨!  

此当真是无上大神通。  

而一部分在京师立下神司的神祗,感觉更是神妙,自身神司在方才震动,似被震出原地,但转瞬再次落回,落到神城根基上,如有了依靠,轻易不会折损。  

若遇外敌,可以通过神城的灵机变化,在短时间之内传讯整个神城神祗,除此之外可以借用神城便利修行,或是调动神城神力镇压神司反噬,种种新生奇能出现,十分好用。  

“陛下圣寿无疆!”  

众多神祗山呼官家神威!  

“这才是真正属于神朝的威能!”  

一部分出身圣地宗门的道人也是心头震动,他们并未亲自体验过这种变化,只是之前从宗门圣地所记载的只言片语中,听过神朝如何强大。  

“这的确神妙,而强大!”  

亲自领略后,不禁神情复杂。  

如此严密的监控,他们再想在京师搞出一些小动作就更难了!  

众多圣地宗门的化外道人俱都是有些感慨神朝的诞生对化外宗门而言,不知道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不过想着自己马上能融入神城成为神京中的特权阶级不少道人神祗开始高兴起来。  

反正他们已经进入大宋,上了大船,这艘大船越稳固对他们而言好处越大。  

九间殿,紫微神庭缓缓渗透京师,王渊也逐渐感觉到了其中一部分细微变化他神情间并无多大喜色。  

目前这种掌控只能算是粗陋而简单的一部分强大的仙神还是能在极短时间之内寻找到一些漏洞。  

王渊注意到神京稳固后,从虚空中接引而来的三元神力更加庞大,自身紫微帝君道身亦在跟着进步。  

此时紫微帝君道身屹立于九间殿内,自身如同成了神京,以及天地乾坤的中心所在执掌天地日月变化调和阴阳五行。  

念头一动已经修成的胎化易形大神通在周身流转一股冥杳道炁自周身浮现,黑白分明,细看有八般神力轮转撬动山河社稷。  

一张浩荡先天八卦道图自周身飞出。  

八卦道图上,其中七个位置,各自镶嵌着一枚神妙无比的本命神符。  

五雷神符,幻形神符,渡人神符,天一神符,烈阳神符,元炁神符,地皇神符,唯有剩下兑位上本命神符有所缺陷。  

不过一枚神光朦胧的神符随着道炁沉浮,正在凝聚出来。  

这一次王渊凝聚的是玄霜神符。  

那兑位上,代表的是山泽,山泽通气,王渊走清灵天皇之路,便是选择玄霜神符来镇压兑位。  

这是他深思熟虑之后,而诞生的想法。  

并且运转了数个青级模板,以强大的道果境道行进行推演,这也是最为适合晋升天皇八卦的一道本命神符。  

第八道本命神符出现,只见身后黑白阴阳分明,八般力量协同的先天八卦道图顿时微微一震,化为了一个真正的整体,汇合中央的乾坤仙符,似真正化为了一方巨大的乾坤天地寰宇。  

内里清浊升降,阴阳五行流转,凝聚着一股非同一般的本源在其中。  

他不像是其他金仙成就之后,形成的单一本源,更像是一团全新的本源。  

“天皇本源,亦或者是天地本源…”  

王渊心头暗道。  

称之为天地本源,或许太过于狂悖,但事实上这就是他走的道路,不同于紫微帝君,而是更为宽广的帝君之路。  

这是天皇伏羲曾经走过的一条路。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种帝君之路就是自身鼎革天地意志,到了最后取而代之,这也是一种巨大功果!  

这比单一的紫微帝君之路肯定更加广阔,但也危险。  

“撇去危险不提,但一旦成功,就是一种绝大成就!”  

就如天皇伏羲,这位不说天地间之间众神无法匹敌,但也是不可轻易招惹的绝世强者。  

当然,王渊现在距离这种境界,仍然还是太远。  

王渊感悟着自身的变化,先天八卦中八个位置填满,代表着他正式踏足真仙第八转,而真仙第九转对他而言,已不需要费心谋划。  

只等八大本命神符的神妙尽数揉入那八卦心相神图当中,便将顺利踏足真仙第九转。  

“唯一有难度的是如何叩开上境门户!”  

哪怕是身怀紫微帝君神位,身怀众多青级模板,王渊也不敢说自身一定百分之百,全无错漏的踏足上境金仙的位置。  

毕竟这个境界,可是号称拦住无数真仙,大部分真仙没有希望再进一步。  

“踏足上境,也代表着自身确定了道途,再无法反悔,若是步入歧途,只有进入轮回,重新洗练根基一途!”  

九间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