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仙王劫(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漫长的岁月里彻底掌控了阴阳二界,并且布下了六道轮回。  

那是一个小轮回,并不能主掌外面界海的诸天万界,但是阴阳二界的一切生死却都在祂的掌握中。  

任何生灵死去之后,都不会再被魂河接引,反而回被轮回提前一步接引,渡向小阴间和小阳间,在那里进行转生,去往大阴间。  

而如今的大阴间也同样如此,在漫长的岁月里彻底繁荣,并且有无尽的生灵居住其中,只是他们的本质如阳间不同,浑身都是阴气。  

阴阳对立,但是却又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可以让走过阴阳的生灵更加完美。  

如果有生灵集合大阳间和大阴间的气机、能量为一体,并且以修行法铸出完美的身与神和道与法。  

那就厉害了,这样的生灵简直堪称完美造物,就像李阳这个开创者一样,可以达到同境之中全无敌,甚至是以下伐上的至强生物。  

纵然在仙王境界,李阳感觉自己的阴阳法都可以让他拥有超越同境的战力,是真正的至强无敌。  

寻常的仙王在他面前不堪一击,纵然是与他站在同一个层次的仙王,估计也不是他的对手。  

他有这个自信,认为自己就是无敌者,事实上也应该如此。  

轰隆隆!  

来到大阳间,李阳就看到了一片浩瀚的雷海,那是仙王劫。  

恐怖的劫力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那是阴阳二界的天劫能量,源自于大道之中。  

真正落下劫难的是大道,虽然执行者是大阳间的天心。  

若非如此,李阳这个天道掌控者便可以一念之间让天劫消弭。  

事实上,他根本做不到这种事,因为仙王劫根本不是大阳间的天心落下了,那是大道法则的劫。  

源自于真正的大道,任何人都不能做出提前灭劫之事。  

李阳睁开自己的双眼,无数符文在其中闪动,涌现出破妄之光。  

修行到了如今,曾经的天眼已经被他淘汰。  

甚至,他若是想,浑身上下的任何一个眼都可以是天眼。  

一切威能和功能都可以集中于一点,他的眼是不是在眉心都没有什么区别了。  

阴阳符文流转在目光之中,可以看到李阳的瞳孔之中蕴含着数百亿枚符文,那只是他的一缕目光而已,便已经可以如此恐怖。  

目光所及之处,李阳将一切洞悉,看穿了仙王劫。  

一瞬间,他看到了很多的大道法理,那是与世间不同的法则。  

“仙王劫来自大道,不,应该说一切劫难都来自大道,世间之所以如此缤纷多彩,就是因为大道落下劫难,将法则与法理带了过来…”  

李阳看到了某种真理,顿时有所感悟。  

也许,原本的世界是没有法则存在的,一切都来自于大道。  

而天劫,就是大道向世间注入法则的一种方式。  

修行者越是突破更高层次,就能给世间带来增益。  

李阳将诸天归一,重铸了大域,并且划分阴阳二界,但是整个世界依然是处于有缺状态。  

这种状态下,无人能够依靠大环境突破仙王。  

因为大道法则有缺失,正常情况是没有办法成王的。  

但是世间总有一些天纵之人,他们突破一切困难,开创出属于自己的路,将曾经断裂的路接续。  

并且,以自身为先行者,接引大道降下劫难,借此将缺损的法则接引,弥补曾经的缺损。  

“有人走过那条路,后人就可以踏着前人的路继续前进…”  

李阳感触良多,同时也觉得像他们这种先行者实在强大。  

他们不需要前人的路,直接自己走出一条路,堪称逆天!  

而且他们走过之后,后人就可以成王了。  

也许他们不需要走他们的老路,但是世间的大环境已经改变了,不再是曾经的那种状态,可以依靠大环境成王。  

甚至,李阳若是将仙古法传播出去,绝对有人可以借此成王。  

只是,那种王的弱点也实在是有点明显,所以他不会做这种事。  

尤其是无始,对那种仙王实在是太克制了,一个‘万道成空’张开,直接就将对方克制的死死的。  

不久后,他看到了仙王劫内的那人。  

只见,雷海之中有一白衣女子在对抗万般劫难。  

她是绝代风华,有无上的才情和天赋,堪称古今难寻第二例。  

这种人注定强大,不成无敌都对不起她的才情。  

而今,她走到了极巅中的极巅,并且一跃而起,跨入了更高层次的领域之中。  

大道宝瓶在震动,吞吐万道洪流,迸发出无尽的神辉,将一切劫难击碎,护佑自身全无敌。  

她太强大了,任何劫难都无法伤到她,甚至若是她想,一击就能打穿劫海,破灭万劫。  

只是她并没有那样做,因为她需要仙王劫来助她完成最后一步。  

因为真正的仙王体和仙王元神需要仙王劫的洗礼才能成就。  

这是必经的一步,谁都不能缺失,否则自身就有出现瑕疵。  

“老姐没戴面具…”  

李阳的关注点突然聚焦在那位渡劫者的面部上。  

狠人大帝的脸上没有鬼脸面具,不过李阳看到了那张面具在狠人素白的左手上捏着。  

白衣烈烈,无风自舞,她左手的鬼脸面具在发光,映射出的光辉无比的璀璨,但是威能内敛,没有爆发出来。  

而且,鬼脸面具同样在接受仙王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